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财富网讯11月25日,以“机遇与未来:激发数字金融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在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国家金融信息大厦举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黄群慧围绕“以数字金融服务‘十五五’新质生产力发展”发表主题演讲。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黄群慧做主旨演讲
黄群慧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数字金融应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重要力量。
从经济视角出发,黄群慧提出两大核心思路:一方面要从供给侧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要从需求侧稳步推动共同富裕,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他表示,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是实现“十五五”目标、推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
黄群慧进一步指出,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有效支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推动新质生产力向数智化、绿色化方向演进。而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则从需求侧保障发展成果共享,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导向。
他强调,数字金融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体现为要素、结构与功能的优化组合,最终要落脚于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金融服务的核心,在于支持企业开启“第二曲线”,推动其从“红海竞争”转向“蓝海开拓”,助力宏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针对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黄群慧提出应建立“投入增长与风险分担机制”。他表示,未来产业技术路径不确定、战略意义重大,需要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耐心资本、风险资本协同发力,构建多层次、接力式的金融支持体系。他特别强调,要允许试错、包容失败,形成“容错资本”机制,在市场竞争中筛选出真正有前景的技术与产业。
在描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想图景时,黄群慧以“大象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作比喻,指出三者应形成共生共荣的生态体系。大象企业发挥资本与规模优势,通过并购、孵化等方式支持创新型企业;瞪羚与独角兽企业则以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这种“优势互补、共同演化”的格局,将推动整体经济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型。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财富传媒集团、国金大厦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论坛以“智能为核、融合为基、创新为翼、协作为桥、互动为脉”为导向,深入探讨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未来,旨在凝聚行业共识,汇聚发展合力,为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