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 农业
首页 > 农业 > 资讯 > 正文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刘晓山:人工智能赋能县域振兴

2025-11-03 来源:中国财富网 作者:0

近日,在第四届“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高层论坛上,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开发指导司副司长、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决赛评审组组长刘晓山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县域振兴战略与路径思考”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县域发展的战略认知与实践路径。

图片1.png

刘晓山作主旨演讲

刘晓山指出,当前我们正经历一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刻洗礼。对于广袤的县域而言,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的系统性重塑,更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换道超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性窗口。

战略认知:“人工智能+”是县域发展必修课

刘晓山强调,国家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相关部署,标志着AI发展已从试验探索进入普及应用的深水区。他认为,县域数字化转型已从“选修课”转变为关乎长远发展的“生存必修课”,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国家战略的县域基石,直接决定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成色;二是作为破解县域人才外流、公共服务不均等、产业升级乏力等共性挑战的变革钥匙;三是成为县域构筑竞争优势、切入高附加值数字产业新赛道的转型跳板。

实践原则:立足县情,务实推进

在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实践中,刘晓山提出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坚持应用为王、问题导向,聚焦县域最迫切的痛点,创造“实价值”;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立足比较优势打造专属“AI+”IP;坚持集约共享、绿色发展,优先复用现有算力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安全可控、稳健前行,严守数据安全底线和技术伦理红线。

核心路径:聚焦六大行动赋能县域

围绕战略落地,刘晓山重点阐述了六大核心行动:

1. 基础设施固本行动:核心是共建共享,集约化部署AI能力,实施网络“满格”工程,并推进县域特色数据资源化。

2. 现代农业增效行动: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跨越,推广“AI+大田种植”与“AI+精准养殖”,并构建融合多源数据的“农业产业大脑”。他特别提及了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中的优秀案例,如黑龙江北大荒集团的规模化经营解决方案和江西省的数字肉牛全产业链系统。

3. 特色产业拓维行动:通过AI技术激活传统产业潜力,如赋能手工业设计创新、激活文旅产业沉浸式体验、构建AI溯源体系提升产品价值。

4. 公共服务均等行动:用技术填平城乡“鸿沟”,引入AI教育赋能工具,部署AI辅助诊疗系统,构建AI民生守护网络关爱留守群体。

5. 乡村治理赋能行动:实现从“人防人治”到“智防智治”升级,建设“县域治理驾驶舱”,利用AI监测安全风险,推广AI政策直达服务。

6. 内外循环畅通行动:为县域“土特产”打开“全球窗口”,利用AI研判全球市场、开发国际规则智能适配工具、培育AI数字外贸能力。

行动建议:强化保障,试点先行

为确保“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见效,刘晓山建议县域需筑牢机制、能力、安全三大保障支柱,并可探索推进“三个一”工程:找准一个突破口实现重点突破;建好一个示范区形成可复制方案;培育一个生态圈汇聚创新力量。

刘晓山最后强调,以人工智能赋能县域振兴是一项战略工程。应脚踏实地,因地制宜,让AI技术真正扎根乡土、服务民生,共同谱写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张月)

责任编辑:许牧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