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再现千万罚单 银行理财子公司受罚金额逐年增加

2025-07-01 09:38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小洁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中银理财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1290万元,这是继交银理财被罚1750万元后,今年第二张银行理财子公司收到的千万罚单。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理财公司被处罚金额合计超过3000万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近年来,银行理财规模增长下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受罚金额逐年增加。

今年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吃罚单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列表显示,中银理财因“非标债权投资管理不到位,理财产品投资集中度、流动性不符合监管要求,信息登记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1290万元。

中银理财随即回应称:“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2023年理财业务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罚款人民币1290万元。公司高度重视监管意见、立查立改,相关处罚问题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于2024年6月全部整改完毕。目前,公司理财产品运作有序、业绩稳健。下一步,公司将坚持举一反三,持续强化业务合规管理,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银理财注册资本100.00亿元,资产总额193.60亿元,净资产188.53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9.63亿元;产品管理规模1.88万亿元。

此前,交银理财收到了今年理财公司的首张罚单。2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交银理财因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等,被罚1750万元。当天晚间,交银理财回应称,对这一监管处罚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且监管指出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交银理财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16179.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39%;公司总资产147.16亿元,净资产140.55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3.39亿元,同比增长8.02%。

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近年来,银行理财规模增长下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受罚机构数量及罚款金额逐年增加。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共有215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4.06万只,同比增加0.67%;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同比增加9.41%。其中,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只数2.56万只,存续规模25.74万亿元,同比增加15.06%,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8.33%。

从罚单情况看,据记者梳理,2022年6月,原银保监会对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出首批罚单,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0%、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的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杠杆水平超标、同一合同项下涉及同一交易对手和同类底层资产的交易存在不公平性、理财产品宣传不一致不准确等,两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共被罚890万元。

2023年,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收到金融监管总局或原银保监会罚单,合计被罚逾2800万元。其中最大一笔罚单系11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对兴银理财作出罚款合计124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涉及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理财产品之间进行利益输送、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同业理财产品压降不到位、未按规定开展理财业务内部审计、内控管理不到位以及多数人员异地办公、短期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投资资产违规使用摊余成本计量、理财产品涉及在金交所业务存在违规问题及资管产品购买理财产品后出现多层嵌套等八项问题。

2024年,银行理财子公司获罚金额超过3000万元。6月28日,招银理财、信银理财等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同日收到金融监管总局罚单,罚款金额在250万元至850万元之间,五家合计为2900万元。从涉及的违法违规事实看,有四家涉及“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四家涉及“信息披露不规范”,两家涉及“非标底层资产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信银理财所涉违法违规事实还包括“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单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债券超过净资产的10%”“未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财产品投资的金融资产”。除上述五家外,渝农商理财因“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市值超过该证券市值的30%”和“理财产品宣传推介材料审查不到位”两项违规行为,被重庆金融监管局处以罚款110万元;汇华理财则因“报送不实任职资格申请材料”被罚50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在严监管背景下,银行理财行业需从底层资产管控、信息披露、合规管理等多维度进行全方位升级,实现从 “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