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时至年中,从川西北高原的川汶高速到松花江畔的超级桥梁,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到河北高速的智慧改扩建工程,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增效赋能下,交通重大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记者了解到,交通运输部正在抓紧制定“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谋划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全链条智慧化转型升级将是当前和“十五五”时期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安全三码平台、项目经理部网格化平台、安全积分平台……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四川川主寺至汶川高速公路(简称“川汶高速”)TJ16标综合场站项目施工现场,产业工人安全培训中心的“数字大脑”正在实时工作。
“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的汶川隧道出口等重要工点的安全码,可以随时查看工点的风险信息、设备信息等,让施工隐患无处可藏。”蜀道集团四川路桥公路二分公司副总经理兼川汶高速16标项目经理吴雪冰介绍。
川汶高速作为“十四五”规划重点推进项目之一,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2030)》中第6条首都放射线北京-拉萨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于去年开始先期施工,并将于今年全面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目前,汶川隧道进口、出口和枢纽互通桥梁三个先期开工点已经全部开始施工。”蜀道集团藏高川汶公司董事长袁泉表示,川汶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的关键工程,项目建成后,它将成为构建完整“大九寨”交旅融合西环线的关键路段,更是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交通纽带。
交通重大工程具有单体投资多、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今年以来,全国交通工程建设高效推进。1至4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503亿元,其中公路、水运分别完成投资6534亿元和684亿元。此外,1至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同比增长5.9%。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2024年底实现主体结构基本完工,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最后的配套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施工;哈尔滨都市圈环线西南环段松花江特大桥预制梁安装预计8月初完成;廊涿高速等多个改扩建重大工程将在近期全面开工……下半年,一批交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将刷新进度,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
在路网不断织密的同时,智慧化、绿色化成为越来越多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川汶高速正借助科技力量从蜀道“难”稳步迈向蜀道“通”。“从整体选线到细节勘察设计,我们运用了航空航天物探、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等智慧勘察手段。”蜀道集团路桥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海清表示,在施工环节,建设方还创新引入第三方“安全管家”服务,打造了“专家智库+现场督导+智慧赋能”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
不仅是川汶高速,放眼全国,一批批重大工程建设中都有数智赋能的身影。
松花江特大桥建设中水下机器人凭借浑水摄像头与姿态控制系统,深入江底获取桥墩基础、地质构造的高清影像;廊涿高速改扩建工程建设了智慧梁场,实现预制梁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通过智慧建造,推动“大基建”数字化转型。
除了设计建设环节,智慧高速、智慧服务区、智慧港口、智慧航道等智慧交通应用场景也正在加快落地。
以港口为例,目前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5G无人驾驶集装箱的卡车、铁路和堆场轨道吊自动化远程操控、智能闸口等多项创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自动化码头的应用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都走在了世界前列,部分港口还打造了集关、港、贸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智慧服务的效能也显著提升。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杨华雄在近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聚焦水运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促进船、港、航各要素间的智能协同,全面提升水运效率和发展能级。研究制定智慧港口、智慧航道的建设评价标准,提供良好的规范化制度支撑;推进高等级航道和具备条件的主要港口应用智能感知设备、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运行监测智慧化;创新港口的数据服务,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动航运贸易数字化,推动跨区域通航建筑物船舶过闸联合调度,实现运营服务的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