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跨季资金面显韧性 7月有望保持宽松格局

2025-07-01 09:03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欣然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面对税期、巨量同业存单到期等多重扰动因素,6月末跨季阶段资金面整体表现出较强韧性,短端利率温和波动,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展望7月,受财政缴款、政府债供给提速及税期等因素影响,市场流动性可能面临阶段性压力。不过,在央行持续呵护以及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调控下,资金面整体仍有望保持宽松格局。业内人士预计,尽管存在局部扰动,利率中枢大体平稳,DR007将大概率在1.5%至1.6%区间内波动,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

跨季资金面显韧性

近期,市场资金面扰动有所加剧。不过,央行通过主动投放稳定市场预期,短期内资金面仍具较强支撑。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表示,一方面,随着6月同业存单集中到期、税期到来,加上MLF到期回笼等因素,对市场短期流动性造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进入跨季阶段,政府债券发行持续放量,也对流动性形成边际挤压。

尽管扰动较多,资金价格波动总体上仍较温和,市场展现显著韧性。数据显示,除6月末几个交易日外,短端利率如DR001基本维持在1.4%以下,波动有限;同业存单一级、二级市场价格均保持相对稳定。国有大行的融出资金规模也维持在4万亿元上下,流动性压力整体可控。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央行持续加大流动性投放是当前市场平稳运行的关键支撑。6月16日税期首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进行前置呵护,全月累计净投放资金达2000亿元。上周,央行通过MLF操作净投放118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超过万亿元,有效对冲了资金面的阶段性紧张。

“央行对流动性的呵护态度非常明确。”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靳毅表示,面对6月同业存单集中到期和跨季资金需求上升的情况,央行两次开展总计1.4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有效填补了市场的流动性缺口。同时,即便临近季末,DR001仍运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下,进一步说明资金面整体稳定,政策调节效果显著。

从银行体系看,国有大行负债端依旧保持平稳。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市场预计其影响将呈现“渐进式”释放。即便季末存在部分冲量需求,扰动仍属可控。机构融出意愿高位运行,也为市场流动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财政因素对资金面的压力将增加

从多重因素来看,7月资金面扰动虽较6月缓和,但仍需关注边际变化。

谭逸鸣表示,一方面,7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较6月大幅回落至2.8万亿元,对银行负债端的冲击将边际减弱;另一方面,随着财政前期持续发力,后续财政支出节奏有望进一步提速,为市场补充流动性。

不过,7月作为传统的税收“大月”,税期走款或阶段性抽紧流动性。谭逸鸣表示,从历史经验看,税期对资金面形成短期冲击较为常见,但一般在缴款结束后流动性将迅速修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提示称,从财政资金角度看,7月面临不小的流动性缺口压力。剔除央行投放后,预计流动性缺口或达1万亿元。当前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截至6月23日仍有2.7万亿元净融资规模待发行,全年特别国债和赤字规模较大,后续供给压力仍存。

“政府债供给高峰期叠加税期扰动,可能对流动性形成持续干扰。考虑到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银行被动负债拓展空间有限,市场可能难以通过自发力量完全对冲资金缺口。”明明说。

7月资金利率或在波动中趋稳

尽管7月资金面走势可能面临多项扰动,但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在当前政策呵护延续、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的背景下,整体流动性料将延续平稳偏松态势。

从政策层面看,稳增长目标依然靠前,央行对于资金面的呵护可能仍将持续。谭逸鸣表示,从近期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措辞变化看,不再提及“择机降准降息”,而是改为“灵活把握政策的实施力度和节奏”,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退出宽松节奏,反而为下一阶段的政策操作保留空间。未来不排除在必要时再度采取降准、降息,甚至重启国债买卖等操作。

从操作层面看,央行一直在持续释放呵护信号。浙商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表示,央行6月已连续第四个月超额续作MLF,并配合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持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6月三次中长期资金投放,强化了与市场的政策沟通,也有效缓解了存单大量到期对银行负债端形成的压力。

靳毅认为,7月资金利率仍将保持宽松。不过,需关注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可能带来的流动性扰动。流动性调控仍将注重效率与节奏,预计DR007将在1.5%至1.6%区间内波动,短债利率下行空间有限。

明明也认为,在当前的货币政策基调下,整体资金面不会大幅收紧,但在政府债缴款、税期等时点,利率可能阶段性波动。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