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以来,深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日趋活跃。Wind数据显示,按首次披露日期计算,截至11月17日,年内共有54起深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正在推进(包括进行中或达成转让意向),大部分案例聚焦新兴产业强链补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国信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开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并购潜在标的“硬科技”成色足,收购方多数有现金流支撑。战略合作类并购能使企业快速引入外部尖端技术,弥补自身研发短板;垂直整合类并购能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增强整体竞争力。“围绕‘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深圳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对并购重组予以全方位服务保障,相关企业有望提升技术壁垒和市场渗透率。”王开说。
并购“工具箱”助力企业强链补链
目前,深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交易目的上注重引入外部尖端技术,通过协同效应增强整体竞争力;在交易方式上灵活多样,协议收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吸收合并等层出不穷。
从交易目的看,并购重组正成为企业提升技术能力与拓展市场渠道的高效途径,上市公司在谋划之初就注重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
10月20日,杰美特公告,正在筹划购买思腾合力控制权,交易价格及收购比例待进一步论证和协商。本次交易完成后,思腾合力将成为杰美特控股子公司。杰美特表示,公司将拓展在算力服务器、AI管理软件及云计算业务的产品能力。
“此次并购是一次颇具魄力的‘押注未来’之举。杰美特是一家以消费电子配件制造为主的企业,而思腾合力处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聚焦高性能计算及算力底座解决方案的提供。这是一次杰美特向AI算力赛道的战略性转型。”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胡继晔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杰美特并非单纯财务投资,预计是将自身在智能终端领域积累的B端客户和市场渠道,与思腾合力的AI算力产品结合,帮助自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重塑未来估值。
从交易方式看,多起并购重组交易收购方偏好现金交易或股权整合以优化资本结构。
10月30日晚,沙河股份公告,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晶华电子70%的股权。亿道信息则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朗国科技100%股权与成为信息100%股权。
胡继晔表示,以现金方式购买资产的特点是灵活性高、交易速度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通过向交易对方增发新股来收购资产,可能伴随配套融资,通常会将标的资产方与原上市公司股东深度绑定。“在政策鼓励下,这些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共同构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工具箱’,为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提供了资本支持。”
多因素共振提升并购重组活跃度
数据显示,按首次披露日计,今年以来,深圳共计发生300起并购事件,属于重大重组的有11起。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称,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高新技术的加速卡位与资本寻求退出通道的内在需求,成为此轮深圳并购重组浪潮的深层动力。
首先,政策红利为并购重组市场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3月,《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发布,其中提出“鼓励国资国企等主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探索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今年10月,《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炉,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底,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
“为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高效落地,深圳已从并购重组的资产端、资金端、人才培养、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王开表示,深圳明确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并购,同时鼓励国企提升对轻资产科技型标的的估值包容度,预计将催生大量整合机会。
其次,科技公司的技术卡位划定了当前并购重组最活跃的赛道。数据统计,2025年深圳正在进行中的并购重组案例,75%涉及技术硬件、电子设备或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领域,如至正股份收购AAMI 87.47%股权等,为深圳的并购市场刻上了鲜明的科技烙印。
最后,并购重组正成为资本常规的退出路径。2025年1月,深证并购基金联盟成立,并设立40亿元并购基金。该组织依托上市公司、中小企业、证券保险、私募股权创投机构等多元化资源,致力于打造并购重组“深圳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