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黑龙江方正县:“硒土生金”激活生态农业新动能

2025-11-08 18:45 来源: 中国财富网        作者: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秋收落幕,黑土地上仍留有稻谷的醇香。作为“全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中国富硒稻米之乡”的黑龙江省方正县,依托独特的富硒土壤资源,持续推动水稻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方正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刘文海介绍,方正县地处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南岸。这里三山环绕,九河汇流,肥沃的腐殖质黑土中富含多种矿物质,特别是土壤平均含硒量达每公斤0.23毫克以上,加之严格控制药肥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升,为生产优质富硒大米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黑龙江方正县富硒水稻种植田航拍

刘文海表示,上世纪90年代,方正县便确立了“品种种植优质化、区域化”发展战略,建立了千亩良种试验繁育基地,逐步构建了“有主推、有贮备”的水稻品种体系。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形成了“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及应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实现水稻优质品种全覆盖,推动全县74.6万亩水田稻米产量达8亿斤以上,绿色有机认证面积占比达71%,绿色食品稻米售价较普通稻米高出20%以上。

刘文海进一步介绍,在良田保护方面,方正县统筹推进田间道路、水利设施和智能设备配套,建成高标准农田77万亩,有力推动了农业节水增产增效。方正县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和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综合运用秸秆还田、畜禽粪肥还田、种植绿肥还田,有效提升了耕地有机质含量。

在土壤保护方面,方正县积极攻关富硒技术,推广能够稳定土壤硒活性、促进水稻高效吸收硒的生物技术,加强土壤质量监测,定期检测pH值、有机质、硒含量及重金属指标。通过推进减肥减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方正县的化肥利用率达43%、农药利用率稳定在51%以上,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100%,水稻绿色防控覆盖率超60%。

在种业研发方面,方正县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汉正种业、正道种业、秋然米业、盛禧米业等企业组建育种联盟,与中国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种苗试验示范基地和研发平台。并于2024年、2025年分别审定通过了“唯农235(方硒稻1号)”和“喜来稻1号”两个当家品种,县域试种面积达到5000亩。

在精深加工方面,方正县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建设水稻加工示范园区,开发全胚活米等功能型产品。全县拥有稻米加工企业7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6家,总加工能力350万吨,仓储量150万吨。富硒大米年产销量超30万吨,精加工率达90%以上。米糠、胚芽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富硒胚芽米”“功能强化米”等高端产品陆续投放市场,全面增强了“方正大米”品牌附加力和产业竞争力。

在秸秆利用方面,方正县大力发展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引进辰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年可处理秸秆25万吨,发电2.1亿千瓦时,供热87万GJ,工业总产值达1亿元。零甲醛稻苯板项目即将投产,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在品牌建设方面,方正县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大米节、农交会等展会,与京东、淘宝等31个电商平台合作,在全国设立销售网点200余个,网络销售额占比超20%。2025年,方正大米品牌价值138.08亿元,位列全国区域品牌第22名,成为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化的标杆。

此外,方正县还积极推动“政府+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融合发展,县级财政每年出台富硒补贴政策,支持全域种植富硒水稻。同时,大力推广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渔稻”共生模式,与哈尔滨市农科院、中商银集团合作,建设寒地小龙虾繁育基地3个,年可繁育虾苗800万尾,虾稻蟹稻发展至2.5万亩,预计2025年产值达7000万元。

责任编辑:谢玥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