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11月3日,来自四川省的智能应用软件公司明略科技-W登陆港股市场,成为四川省年内第二家登陆港股的企业。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及资金面回暖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成为热门上市地。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港交所以超过2100亿港元的募资额在全球各大交易所中排名第一。
截至11月3日,今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达到2164.74亿港元,同比增长203.5%。上市企业共有81家,同比增长50%。从地区分布看,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数量均超过10家,位居前列。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居多
港交所科企专线、18A、18C等改革举措为新兴产业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多层次的支持体系。今年以来,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港股IPO市场的绝对主力。
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以港交所二级行业分类,年内药品及生物科技板块上市企业最多,达17家,募资金额达到242.29亿港元。药品及生物科技板块出现多起大型IPO,包括恒瑞医药、劲方医药-B、聚水潭、映恩生物-B等,上述公司的IPO募资额分别达113.73亿港元、20.93亿港元、20.86亿港元和18.86亿港元。此外,今年前10个月,有58家医药企业递表港股IPO,创5年来新高。
在赴港IPO的生物科技企业中,创新药领域占据多数。上述58家冲刺港股的医药企业里,近七成公司深耕抗癌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前沿领域。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第18A章,契合了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行业特点,为一批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公司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关键通道。
在工业工程、软件服务领域,今年分别有11家、7家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分别为779.2亿港元、120.32亿港元。工业工程领域呈现IPO数量相对较少、单家公司募资规模大的特点,如三一重工港股IPO募资额超过百亿港元;软件服务领域,禾赛-W、剑桥科技的IPO募资额均超40亿港元。
沪粤苏浙港股IPO数量领跑
从省份分布来看,今年截至11月3日,上海有14家企业港股上市,位居榜首;广东省有12家企业港股上市,排名第二;江苏省、浙江省均有10家企业港股上市,并列第三。福建省则有6家企业在港股上市。
从城市分布来看,上海有14家企业港股上市,位居榜首;北京和深圳均有9家企业港股上市,并列第二;杭州有5家企业港股上市。
今年上海有剑桥科技、博泰车联、禾赛-W、沪上阿姨、博雷顿、布鲁可等企业在港股上市。这些上市企业并非局限于单一赛道,而是覆盖了硬科技、消费升级、智能网联等多个前沿领域。
深圳有广和通、西普尼、峰岹科技、大行科工等企业在港股上市。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硬科技与智能终端领域,如广和通是物联网模组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峰岹科技专注于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西普尼深耕于贵金属材料及穿戴产品研发及制造领域。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系教授胡继晔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许多地方把‘支持企业赴港上市’列为资本市场工作的重点之一,并通过上市培育、财政补贴、跨境银团贷款、提供税务等一站式咨询服务为企业打造服务‘组合拳’,帮助企业降低赴港上市的合规成本、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
他举例说:今年成都推出“蓉企出海通”品牌活动,线上常态化收集需求,线下组织港交所、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集中答疑;深圳建立“孵化—成长—资金—服务”全链条机制,从改制、辅导到上市后再融资,为企业成长注入强劲动力,并将其推向国际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