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11月4日,距离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开幕还有一天。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花团锦簇,布展人员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在进行最后的冲刺。
在消费品展区WINZA珠宝展台,上海证券报记者看到,来自巴基斯坦的珠宝商WINZA董事长李龙正和同伴忙着拆包、摆台。这是他第七次参加进博会,展品主打婚庆珠宝。“我又来了!中国市场很有效!”李龙用普通话对记者说,“受益于进博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中国市场份额已从七年前的20%左右跃升到50%以上。”
据了解,背靠中国大市场,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助力各国企业共同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困局。
短短七年,这个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已从“首秀”蝶变为“必选”,用不断刷新的成交数据、持续扩容的“朋友圈”和愈加丰富的制度供给,写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
从商品展示窗口到全球合作生态枢纽
“世界上没有其他像这样的盛会,能让我们如此深度投入。”回顾进博之旅,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对记者表示,七年来,欧莱雅在进博会首发新品牌,首发新的美妆科技,通过“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打造开放式创新生态圈,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政府部门密切互动。
据介绍,多年来,欧莱雅将其“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中孵化的全球优质初创企业带上进博会,在“创新孵化区”进行展示,不少企业第一次来到中国,认识了进博会,发现了这里蓬勃的市场,甚至获得了走进中国市场的机遇。
“对欧莱雅来说,这既是我们对中国市场信心的体现,是我们继续投资中国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让我们不断学习、接受反馈并创造新合作平台的时刻。”叶鸿慕说。
辉瑞全球高级副总裁、辉瑞中国区总裁彭振科(Jean-Christophe Pointeau)将进博会的平台效应高度概括为:已完成从“商品展示窗口”到“全球合作生态枢纽”的蜕变。
今年进博会上,辉瑞将集中展示连续七年参展以来的17款“进博宝宝”,并呈现“辉瑞中国2030战略”发布一周年的关键进展,递交一份与中国共前行、同未来的周年答卷。
“开放协作是辉瑞参与中国创新生态的重要方式,我们致力于将全球研发经验与本土创新活力相融合,共同推动高质量创新。”彭振科说,辉瑞研发开放创新中心已于近期正式揭幕。本届进博会期间,辉瑞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网络,通过多场战略签约,深化与本土科技企业在数字化医疗、与研究机构在真实世界研究、与同行在联合研发等方面的探索。
在这种生态下,中国本土的研发力量不断加强,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服务全球市场的半径也不断拉长。
开放链世界 合作创未来
全球领先的机床企业意大利帕马带来了卧式镗铣床SPEEDMAT,瑞士固都自动化、日本RobotBank、梅特勒托利多等企业带来精密仪器、自动化及AI机器人技术展示……在临港展示区,这些驻扎在临港新片区的外企也将“秀肌肉”。
这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临港集团连续第三年联合在进博会组展——临港展示区,以独具特色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展示形式成为进博会创新参展模式的代表。
“开放链世界,合作创未来。”临港集团海外部海外招商管理曹毅扬对记者表示,本届进博会,临港展示区集聚了78家企业。其中,连续参展企业约占30%,首次参加进博会的企业约占50%。此外,约20%参展企业为科创类企业,包含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服务贸易、新消费等16个产业门类,来自17个国家(地区)。
坦能清洁系统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市场部经理王芸岚对记者表示,2023年,公司的主打产品智能清洁机器人在临港展示区与进博会结缘,借助进博会的平台效应,这款产品的销量在全球已突破1万台,目前公司已和西安机场T5航站楼、北京环卫,以及宝马、奔驰、大众等车企签约。
“我们将进博会视为测试创新、定义未来的绝佳舞台,每一届都准备了重磅产品的首发首秀。对于进博会的期待,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商品销售和展示,而是希望能借助这个汇聚开放、创新与合作的平台,实现品牌价值、商业合作与战略发展的全面收获。”王芸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