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存款活化”遇上“到期窗口” 重定价助银行负债卸包袱

2025-11-04 09:0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石诗语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现在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较相近期限的存款利率高一些,前几年的高息存款在今年陆续到期,不少客户会配置一些理财产品。我们建议客户根据自身投资需求多元化配置资产。”11月3日,宁波银行北京市西城区某支行的工作人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前存入的高利率存款迎来集中到期的时间窗口,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凭借相对较高的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凸显。部分居民将到期的存款转而配置理财产品,推动资金涌入理财市场,带动理财产品规模稳步增长。

  同时,7月以来,不少银行活期存款增长边际改善,在资本市场企稳回暖情况下,股票、基金等有望成为居民存款的主要替代资产,这将推动银行负债结构出现新变化。展望下一步,居民资产配置或呈现从“单一储蓄”向“多元理财”转变;高息存款重定价在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的同时,将助推存款付息率进一步下行,为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带来积极影响,也为后续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带来新的空间与机遇。

  理财产品规模走高

  “最近,不少客户的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到期。”中信银行北京市海淀区某支行的理财经理小贾告诉记者,“前几年,我们一般每年9月要进行季末揽储,还要为年终收官和次年开门红作准备,因此9月至年底,我们会推出力度较大的存款利率上浮活动,这个时间段来存钱的客户以及存款到期的客户都相对多一些。”

  记者调研了解到,存款利率下调是影响部分客户配置理财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年前或五年前存入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的客户,现在感受到的利差变化比较明显。”小贾说,“那个时候做利率上浮之后,大额存单产品利率能达到4%左右。”

  在工商银行北京市西城区一家营业网点内,年过六旬的投资者唐女士向记者表示:“这么多年来,我的钱都用来存定期或买国债,现在到期的这笔钱已经存了4轮定期。”唐女士感受到近年来存款利率不断下降,“以前的定存利率能达到5%以上,后来逐级下降,这两年下降速度加快。”在理财经理的推荐下,这次唐女士拿出部分资金配置了一只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1年,预期收益率3%左右,比同期限存款利率高出不少。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三季度是此前存入的中长期高利息存款集中到期的时间窗口。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存款利率的降幅快于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降幅,使得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明显提升。居民将到期的存款转而配置理财产品,形成了较为显著的资金流动。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共存续产品4.39万只,同比增长10.01%;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

  活期存款增长边际改善

  “存款活化”促使银行负债结构发生一定变化。从上市银行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来看,不少银行活期存款规模增长,占比提高,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有所好转。

  建设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纪志宏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6月23日以来,A股市场量价齐升,全市场指数累计上涨20%,创近五年来新高,日成交额放大至2.5万亿元以上。随着A股市场活跃度持续上升,资本市场比价效应凸显,考虑到存款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在资本市场企稳回暖情况下,股票、基金等有望成为居民存款的主要替代资产。居民资产再配置需求日益凸显,推动银行负债结构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从我行情况看,活期存款增长边际改善。从增长趋势看,活期存款增速有所上升。9月末,我行境内活期存款余额12.69万亿元,较年初新增5023亿元,增幅4.12%;较去年同期多增5900亿元,同比增长6.29%。整体来看,我行活期存款增长呈现企稳向好态势,这与全市场M1增速回升、呈现活化特征较为一致。从边际变化看,活期存款余额占比下降幅度同比收窄。9月末,我行境内活期存款余额占比42.80%,较年初下降1.2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收窄0.44个百分点,同比改善幅度好于上季度末。”纪志宏介绍。

  招商银行管理层也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从今年的运行态势来看,存款定期化趋势依然在延续。但三季度以来,随着资本市场整体走强,资金的活化程度有所提升。

  招行管理层认为,从边际变化看,招行9月活期存款的日均占比出现了企稳回升,而活期存款占比高是招行的优势之一。招行会通过主动的资产负债管理、推出结算性存款等,继续拓展银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同时,在整个市场资金趋于活化的情况下,该行未来的活期存款占比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低利率环境下,存款的吸引力持续减弱,居民资产配置有望从“单一储蓄”向“多元理财”转变。同时,存款到期重定价将对银行成本端释放有利影响。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认为,2025年至2026年,预计高息存款重定价叠加“存款活化”,将带动存量存款利率加速下行。即使仅考虑定期存款的到期重定价,也将对银行负债成本带来30个基点/年的潜在下行空间。向后看,预计存量存款利率将在高息存款到期重定价和“存款活化”的影响下加速下行,这将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为后续货币宽松打开空间;单独看存量存款利率下降,会对国债利率带来潜在下行空间;对于权益市场而言,存量存款利率下行有助于遏制居民单边避险倾向,改善市场流动性状况,但居民持续增配权益类资产则需要经济基本面和预期改善的推动。

  存款到期重定价后,存款付息率将进一步下行。纪志宏认为,存款付息率方面,前两年存款利率下调推动建行人民币一般性存款付息率下行,对负债成本的积极影响效应持续释放。

  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王霄勇表示,近几年,受内外部金融环境影响,居民资产配置以保值和避险为主,倾向配置银行存款并锁定当前利率较高的定期存款。为了改善存款定期化带来的存款成本管理压力,商业银行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下,对定期存款尤其是中长期存款的利率调整幅度整体大于活期存款。

  “从农行情况看,个人存款日均规模总量相对较大,且县域客户相对较多,对于定期存款更为偏好。在存款利率下行期间,定期存款到期重定价后将节约更多的利息支出,存款付息率将进一步下行。以2026年一季度到期的三年期存款为例,重定价后利率将至少下降135个基点,利率下降对存款成本的改善较为明显。”王霄勇表示。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