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国际耐心资本 香港助力创科企业发展

2025-05-27 09:3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林迎楠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耐心资本投资于未来。相比其他的投资人,耐心资本在投资年期上较具灵活性,同侪之间自然可以成为彼此信任且愿景较为相近的长期伙伴。”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日前对记者说。

资金支持、产业对接、融资服务……耐心资本“陪伴式”服务为创科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而香港作为连接境内外的重要纽带,也为内地创科企业与国际耐心资本搭建了合作平台,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

近日举办的国际耐心资本论坛上,全球约80家耐心资本机构汇聚香港,总资产管理规模达20万亿美元,所涉及地区共占全球本地生产总值超过50%,涵盖主权基金、退休基金、大学基金、家族办公室、企业创投机构等。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这些国际耐心资本管理者普遍看好中国及亚洲地区的创科发展和庞大的应用市场,认为目前是投资的好时机,希望通过港投公司接触更多具潜力的科技企业。而对于创科企业来说,接触到更多的潜在投资人和长期资金,有助加速资本与创科企业的对接,更有力支持科技研发创新与落地转化。

作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国际创科中心及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可高效汇聚人才、创科机遇及金融三大要素。陈家齐说,近来更见国际人才、企业及资金加速流入香港,或经香港进入内地的趋势。这些条件让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成熟的资本市场,对接及投资不同融资阶段的高素质创科企业。

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认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不仅为内地创科企业提供多元化跨境融资渠道,也协助连接内地创科企业与全球市场、产业链和合作伙伴。香港同时作为“超级增值人”,通过其国际化平台、专业服务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企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

“当国际耐心资本汇聚于香港,实际上为内地创科企业打开了‘离岸资本补给港’。”香港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温天纳强调,尤其对尚未符合A股上市条件,或希望接触美元基金、生物科技专项基金等资源的企业而言,香港提供了一个制度透明、法治保障以及连接国际投资者的跳板。这不仅体现在资金层面,更在于资本背后带来的国际网络、市场准则与治理经验,对创科企业的发展轨迹产生正面引导。

为更好利用香港财政储备促进本地产业和经济发展,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特区政府“未来基金”旗下的4只基金,起始管理规模为620亿港元。

陈茂波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透露,港投公司作为耐心资本,在争取中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牵引更多前沿科企及耐心资本汇聚香港,加速构建香港创新科技生态圈和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发展。据统计,在已投资项目中,港投公司每1港元的投资就拉动了4港元的长期资金跟投。

在选择投资项目与合作伙伴方面,陈家齐表示,港投公司一方面要从比较长期的角度去看,另一方面要融入国家大局,加速培养新质生产力,此外要为国家、为香港带来更多新动能,培养更多新业态。

港投公司目前聚焦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三大投资领域,在已投资的超过100个项目中,创科是焦点,人工智能及具身智能等是主要增长点。陈家齐介绍,目前已投项目均发展良好,其中5到10家相关企业已经有在港交所IPO的计划。

香港的资本市场,包括创新板以及近年推出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正尝试容纳更多尚未盈利但技术潜力高的公司。温天纳指出,这为耐心资本提供了退出机制与增值平台,也让初创企业有了更清晰的资本路径。

此外,香港也在积极建构初创生态,例如通过香港科技园、数码港与InnoHK平台,不仅提供资金配对,更结合科研机构与跨境法律、财务、知识产权等专业支援,让初创企业能在“实验—孵化—扩张”阶段中持续获得增值服务。

“借助香港完善的创科生态体系,内地创科企业能够加速成长,扎根本地,迈向国际。”梁海明说。

温天纳认为,香港的关键性不止于“吸金”,更在于构建一个可信赖的资金与创新交流场域,让耐心资本的“长期”属性能转化为初创企业的“长远”竞争力。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