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我国近日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清单事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自2018年全面实施以来,清单历经4次修订,从151项压缩到了106项,压减比例约30%。《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深圳、广州等多地采访了解到,随着交通、能源、养老等多个领域一大批准入限制得到放宽,我国市场准入效能不断提升,准入环境持续改善,为民营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带来了更广阔空间。
放宽准入领域 各类主体公平参与竞争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实施,在能源、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客流需求旺盛,经常一票难求。”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培荣对记者说,仅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杭绍台铁路单日客发量就接近5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通过联动省市、铁路各方创新产品类型,杭绍台铁路成功开行全国首趟高铁疗休养专列、‘诗路杭绍台’旅游列车等,实现了铁旅融合发展。开通3年多来客流持续增长,运营效能不断提升。”吴培荣说,2024年,杭绍台铁路运输清算收入较上年增长逾18%,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2.9%。
杭绍台铁路项目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2022年1月开通运营。这条由复星集团牵头民营联合体投资51%、政府授权杭绍台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的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正是我国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个缩影。
和杭绍台铁路一样,杭温铁路也是国内首批八个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之一,它由百盛联合集团(占股51%)与国铁集团、浙江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2024年9月建成通车以来,杭温铁路紧密串联了长三角地区和杭州、金义、温州三大都市圈,形成了一条从长三角核心区域辐射浙江东南地区的骨干城际轨道交通线。
“由民营控股建设杭温铁路,给予民营资本充分信任,将项目的控制权和话语权交给民营企业,让市场化活力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正是政府这种决心和态度,给了百盛联合集团敢想、敢投、敢干的信心,经过竞争性遴选工作,2018年6月百盛联合集团正式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百盛联合杭温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盛金说,“在各方的支持下,我们打破常规、创新思维,实现了‘社会资本投资+工程总承包+委托代建’的全新建设管理模式,开创了民营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新路径。”
除了铁路,“民资入核”也在提速。去年,国务院核准五个核电项目引入民间资本参与,且将民营企业参股比例首次提高到10%。新核准的五个核电项目,由央企控股投资建设,共有10家民营企业参与,合计出资45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预计可带动民营企业投资超过240亿元。此外,今年各地不少重大项目都积极寻找民间投资“合伙人”,不断拓展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
“负面清单‘非禁即入’的管理模式,要求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最直接的获益者就是民营企业;几版清单事项持续缩减,一批领域或是准入限制放开、或是准入环节精简,充分释放了‘宽准入’的政策红利,最直接的惠及者也是民营企业。”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民营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让广大民营企业能够有机会“准入”、有意愿“想入”、有规则“融入”到更广阔的市场经济建设发展中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提升准入效能 破除“玻璃门”“弹簧门”
虽然市场准入越放越宽,但清单之外“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堵点卡点尚未消除,需要持续深入破除各级各类市场准入壁垒,提升市场准入效能。
位于广州市最南端海水淡水交汇处的南沙区,已成为种业集成创新中国芯、全球涉农制度创新试验地。在农作物、畜禽、水产三大种业领域,这里引进了A股市场“蔬菜种业第一股”绿亨科技、全球独角兽企业中芯种业,并建设了广州市首家渔业领域研究院,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支撑。
种业市场活力迸发,正是国家在南沙实施一系列放宽市场准入、提升市场准入效能政策措施的结果。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南沙全面提升种业行业准入效能”,要求“推动探索种业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支持下放省级种业生产经营审批权限,健全市场监管执法方式”。
“以前,种业发展往往存在资质审核流程复杂、申请材料繁琐、新品种审定登记耗时过长等堵点卡点。为落实国家政策,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我们委托专业机构系统梳理了当前种业生产经营审批服务、优化品种审定登记程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南沙可优化的具体事项,编制报告拟后续逐级上报,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相关事项落地。”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南沙区也制定了支持种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在种质资源引进和保护、新品种创制、种业科技合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吸引和培育壮大更多农业企业。
“省级事权下放后,以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B证)为例,预计办理时限可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实际的1-2个工作日,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办事时间和成本。”该负责人说。
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中心主任蔡更元表示,得益于南沙的放宽准入政策、减少行政审批障碍和对种业发展的各项支持政策,中芯种业多项新技术快速落地,先后攻克了多系杂交育种、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多项育种关键核心技术,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自主研发了生猪育种专用基因芯片等技术,被列为国家生猪育种企业创新基地。
李红娟表示,近年来,我国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审批、投资、监管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同步推进,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对激发民企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起到积极作用。
优化准入环境 为企业减负增效赋能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还要持续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更加有力的发展条件,持续为企业减负、增效、赋能。
“一老一小”是事关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社会需求迫切,市场潜力巨大。虽然我国持续放开养老托育相关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托育机构,但在现实中,市场并未完全打开,存在需求强烈但养老托育服务企业盈利难的结构性矛盾。
2022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明确“优化养老托育市场发展环境”,提出“全面优化机构设立、物业获取、设施改造各环节办事流程”“制定养老托育机构土地供应、物业改造和持有支持措施,适当放宽土地、规划和最长租赁期限要求,建立既有物业改造和重建绿色通道,支持运营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优秀民营企业利用各类房屋和设施发展养老托育业务”。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7月,为落实国家“优化养老托育市场发展环境”任务要求,深圳市注资30亿元组建了深圳幸福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全市养老托育资产管理运营平台、智慧服务平台、产业合作平台。
记者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发社区的深圳首个城市社区嵌入式民生综合体——幸福邻里社区服务中心看到,这里设有托育中心、幸福食堂、长者服务站、康复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其中,幸福食堂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早、午、晚三餐服务;托育园接收6个月至3岁幼儿,托育费用相较于市场价格更为亲民。
“幸福邻里项目借助国企社会化运作,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减少了重复投入,为政府减轻了财政负担。综合体内部社区食堂等采用商业化运作,但运营方对商家实施免租金、低抽成的政策,确保商家在保持市场同等利润水平的同时,能够提供价格优惠、品质不减的服务,探索出了‘社区出场地、企业微利服务、居民实惠受益’的创新合作模式。”上述负责人说。
“跟市场化的餐饮企业相比,社区食堂具有更强的公益属性,价格更加实惠。幸福邻里的创新模式,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降低成本,降低了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进入门槛,实现了市场化的健康可持续运营。”深圳市幸福健康集团首席康养总监张帅一说。
“服务业是市场潜能最大的领域,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和外资有较强准入意愿。”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进一步清理服务业准入环节的各类限制,破除显性或隐性的市场壁垒,适时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有利于营造“敢投、能投、投得好”的市场准入环境,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