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股东图鉴:质押危机渐化解 77家公司丧失控制权

2019-01-08 10:39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2018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缓,二级市场大幅波动。曾经大量置业、疯狂抵押贷款开疆拓土的大股东也感受到了“中年危机”的来临。

562家公司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超八成

随着二级市场股价下跌,大股东财富快速缩水,部分质押股份面临爆仓危险。

2018年两市共计3433家公司的股东参与了股权质押,质押股份总市值4.4万亿元,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0%。703家公司的股票质押比例超过50%。

一个突出现象是,质押比例呈上升之势,控股股东股份质押比例超过80%的公司数量从2015年的364家增加到最新的562家,三年间上涨超50%。

77家上市公司控制权易主

由于经济形势不好,公司运营不佳,部分大股东面临失业困境。

2018年共108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77家公司控制权易主,民企数量最多,占比七成。控股权易主公司占实控人变更公司的比例为71%,为近三年来最大值。

8家ST公司控制权易主,ST准油与*ST云网被迫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转让控制权。永辉超市、网宿科技、掌趣科技、东方新星等14家公司控制权变更成“无主”状态。

控股权易主公司的股价2018年平均跌幅达38.9%,远远跑输大盘。

108家控制权转让的公司中,11家公司控制权获国资接盘。估值方面,国资接盘股平均市盈率为24倍,5股市盈率不足15倍。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国资接盘并未能提振股价的长期走势,绝大部分个股市值缩水严重。

电子、机械设备行业成受援重点

质押疑云重重下,政府启动了救助措施,燃起了大股东一线希望。收入锐减、徘徊在失业边缘的大股东纷纷申请领取政府救助金。

据不完全统计,民企纾困专项基金规模已达5145.11亿元,其中各地政府纾困专项基金占到55%。自10月14日深圳政府宣布安排数百亿的专项纾困资金以来,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十余个省市发布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1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受援”公告,46家公司已实施完成,其中来自电子和机械设备行业的公司最多,均有13家。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 纾困资金驰援 上市公司大股东密集解除股权质押

    截至11月18日晚间,一周来已经有116家公司发布公司股东解除股份质押公告。仅11月16日晚间,就有近30家公司发布股东解除股份质押公告。
    2018-11-19 08:08
  • 780亿在路上!险资纾困上市公司“第一枪”

    10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殊料20天后,险资便陆续宣布计划成立如此规模的产品来纾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2018-11-17 12:22
  • 广东中山拟成立上市公司救助基金 化解辖区公司流动性风险

    10月30日,中山市某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中山市已经由中山市金融局牵头,由中山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组成专项工作小组,研究出台相关措施,支持辖区上市公司,化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另一名上市公司人士透露,中山市将通过成立上市公司救助基金的方式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活水”,该基金规模将在50亿元
    2018-10-30 18:20
  • 广东汕头东莞两地设专门投资基金 纾困本地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

    近日,记者了解到,汕头、东莞两地已经率先开始行动。10月27日,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主持召开支持汕头本地上市企业工作会议,研究设立汕头市上市企业共济发展基金有关事项。方利旭强调,上市企业是汕头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将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全力支持成立共济发展基金,帮助本地
    2018-10-28 14:16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