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号精选 >  正文

2019年,市场机会在哪?

2018-12-25 15:00 来源 : 中国证券报微信公众号     

分享至

原标题:2019年,市场机会在哪?百亿私募这样说

2018年就要过去了,私募这一年的光景可谓十分惨淡,数量占行业最多的股票策略私募平均亏损13.81%,整体清盘数更是创5年新高。今年的故事明年还会继续上演吗?明年的赚钱机会又在哪里?

临近年底,中证君邀请了多家百亿私募及自身业内人士,在回顾2018年的同时,展望2019年,他们认为明年A股市场表现会优于今年,私募基金与银行理财子公司深度合作的大门即将被打开,外资私募增配中国的节奏会加快,且私募行业将进一步加强自律规范,这些都将为私募基金带来崭新的机会。

1、“亏损+缩水”的故事明年不会继续

中证君:受今年A股主要指数全线下跌影响,“亏损+缩水”成为今年私募关键词。明年,这种情形还会继续吗?

业内人士:大概率不会。

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股票策略收益为-13.81%,规模百亿以上股票私募平均亏损16.27%,50-100亿的股票私募平均亏损14.61%,更是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与亏损“相呼应”的是整体规模的缩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从年初的2.61万亿收缩至2.26万亿元,减少近3500亿元。

对于明年,多家百亿私募预计,2019年宏观经济料保持平稳、减税降费政策值得期待、海外资金及养老金体系等增量资金入市可期,同时科创板的创设将有利于优化A股环境,A股垃圾股已经开始“谢幕”,因此2019年A股市场表现会优于2018年,市场有望在一、二季度企稳。不过明年仍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成长风格领先。随着市场的逐渐回暖,善于把握优质个股机会的私募基金会从中受益,亏损幅度有望收敛,盈利也会在预料之中。

2、相对价值和管理期货的优势还会延续

中证君:股市今年表现不佳,与其相关性较低的相对价值策略、管理期货策略业绩亮眼,优势在明年还会继续吗?

业内人士:会。

2018年前11个月,程序化期货平均收益为7.91%,领跑各类策略私募,主观期货策略6.04%,居第二;阿尔法策略为3.13%、套利策略2.98%,分列三、四名。

分析其原因,今年管理期货策略的收益主要源于个别期货品种走出了趋势性行情以及期货市场整体波动率回归,管理期货有望成为全年最赚钱的策略。对于相对价值策略,对冲成本逐渐降低、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放宽,以及同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倒逼模型及因子更新优化加快,都是其收益提升的原因。

对于明年,这两类策略的优势大概率还会延续。明年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依然大于趋势性机会,从交易角度看,个股分化的局面及大类资产的机会轮动有利于相对价值策略提高收益。对于管理期货策略,期货市场明年依然有很大的表现空间。

3、调降管理费料成未来常态

中证君:为应对行业寒冬,今年部分知名私募主动降低管理费至1%,还有的采取阶梯式提取业绩报酬方法,这会成为未来常态吗?

业内人士:会。

此前,深圳百亿私募凯丰投资宣布自2018年9月1日起将旗下所有产品的管理费率降低为1%/年,成为业内首家百亿级下调管理费的私募。另有30亿量化私募董事长称,现在不少私募只收1%管理费,再扣去渠道等成本,平均下来管理费收入也就千五的水平。

与此同时,有北京知名量化私募对旗下指数增强产品采取分段收费方式:产品年化收益率未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不提取后端业绩报酬;超过比较基准,提取20%业绩报酬;超过比较基准25%以上,收取比例提高至35%;超过比较基准40%以上,收取报酬比例提高至50%。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新一轮行业竞争的开启,优质私募为了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未来“低固定管理费+高业绩分成”、“低固定管理费+分阶提取业绩分成”可能成为常态

4、券商有望引领第四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热潮

中证君:8月,基金业协会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五)》中明确了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申请和基金发行的要求,被认为是第四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正式落地。未来业内会有哪些动作呢?

业内人士:券商有望引领第四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热潮。

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可进行“跨类别”投资,有利于突破专业化经营的束缚。另一方面,通过资产配置类私募的发展,也能够引导销售机构向管理人的角色转换,强化销售机构的受托责任。部分已存的私募FOF管理人以及券商等在渠道上具备优势的机构对申请成为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意向明确。第四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将对“家族办公室”模式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及重要意义。

5、不符合投资管理性质的其他类私募规模料渐次减少

中证君:2018年1月12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首次明确提出2月12日起不再接受投资于委托贷款等从事借贷活动的基金备案,意味着“民间借贷、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这三种借贷性质的其他类产品走向消亡。其他类产品数量在经历了最后的“疯狂”后,在3月骤减为之前月增量的10%-20%。2018年12月7日基金业协会更新《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将“融资租赁”列入非私募投资业务范围。这些意味着什么呢?

业内人士:随着私募投资基金的范围更加明确,过往存在的一些与投资管理不同性质的金融服务会被渐次规范。今年借贷性质的产品首当其冲,未来这一趋势还会增强,有助于私募基金业务回归本源。截至11月底,其他私募投资基金5610 只,基金规模1.96 万亿元,比年初规模有所减少,已出现端倪。

6、公私募间的人员双向流动会成为常态

中证君:今年前三季度私募产品总清盘量已创5年以来新高。不少私募投研人员回流公募。明年这一趋势会加强吗?

业内人士:这个会和市场行情直接相关,不过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的深度合作开启后,私募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对公募人才的吸引也会越来越大,未来公私募间的双向流动会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场私募产品清盘量达到4045只,涉及机构1942家,最高者共清盘产品44只。从历史数据来看,2014年-2017年全市场私募产品清盘量分别为782只、1824只、2288只、3572只。市场不景气,也直接影响了人员的流动。部分私募采取转岗、缩员甚至裁撤部门的方式压缩成本。也有不少私募投研人员回流公募。不过,随着2019年市场的回暖,清盘的现象会有所缓解,但人员流动向来是正常的市场化行为,随着未来私募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深度合作展开,公私募间的人员双向流动还会更加明显。

7、外资私募增配中国脚步还会加快

中证君:今年外资私募增配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明年还会继续吗?

业内人士会,在未来几年这一趋势都会保持。

尽管今年市场惨淡,但外资私募对中国市场的布局节奏明显加快,今年已有未来益财等6家外资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截至目前,已有16家外资私募登记注册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这些机构发行的私募产品数量达到25只,其中今年备案的就有20只。有外资私募表示,明年计划增加几只不同的私募基金推向市场,续发新产品增配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称,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脚步加快,外资私募增配中国的趋势不仅不会改变,节奏还会加快。但外资入场也要因地制宜,要撼动内资龙头的地位并不容易,深耕多年内资机构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学习实际是相互的。因此,外资入场将形成“鲶鱼效应”倒逼内资修炼内功。

8、私募行业“修炼内功”不会放缓

中证君:今年以来,基金业协会相继发布私募证券投资领域的信用信息报告规则、私募投资基金命名指引,以及更新《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行业整体更注重“修炼内功”。这一趋势明年会继续吗?

业内人士

尽管今年来面临募资难、行情不佳等情况,但私募行业自律规范的脚步未有停止。可以预见的是,引导私募行业走上规范发展之路仍是未来的主基调,打着私募基金之名,却行非投资管理之实的行为会被逐一规范,更加丧失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储继军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