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国资央企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2025-11-03 09:1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璐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遥望苍穹,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俯首大地,雅砻江流域首次实现两座水电站同步大江截流。

  近期喜报连连的背后是国资央企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中稳中求进的硬实力,更是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的生动写照。

  展望“十五五”,国资央企将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优化布局 向“实”求“新”

  雅砻江畔,我国首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正酣。

  10月28日,该基地总装机270万千瓦的两座大型水电站——雅砻江孟底沟水电站、牙根一级水电站实现同步大江截流,项目进入主体工程施工新阶段。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装机7800万千瓦,计划到2035年全部建成。目前,已投产清洁能源装机约2100万千瓦。”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文良表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决胜期,保安全、促转型任务艰巨。下一步在加快一体化开发建设的同时,公司还将在基地规划布局绿电制氢、算电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国之大,必有大国之重。“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坚守实体经济根基,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培育逐渐积厚成势。

  看“育新”,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启航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看“升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在成为中央企业的鲜明特征。“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了智能工厂1854个,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13.9%。

  迈向“十五五”,如何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发表题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署名文章,明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创新突破 两“链”相融

  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以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约6.5%,已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元,其中近1000亿元投向基础研究。

  更为关键的是,国资央企布局了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以及牵头479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与诸多高校、科研院所、国企民企形成了体系布局、协同攻坚、重点突破的强大合力。

  “‘十四五’以来,我们超百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中低压变流产品、天然酯绝缘油2项科技成果中试验证平台,并实施‘知识产权15条’,形成了成果研发-孵化-应用-反馈-迭代的良性循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该企业有效专利数突破2900件,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62%。累计开展成果转化416项,专利转化608件,产品销售额超1亿元。

  通过强化技术研发的产业化落地能力,近期五矿新能在超高镍材料应用领域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在低空经济领域,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发的最新一代Ni95及以上超高镍材料能量密度相较于上一代NCM811提升15%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将有助于电池续航能力同步大幅提升。

  “目前高镍和超高镍材料月产能在300吨左右,未来我们将加快eVTOL材料产能提升。”五矿新能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围绕“材料创新+场景定制”战略,持续深化高镍材料在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的跨界应用。

  改革深化 整合加力

  2025年1至9月,实现订单销量8.64GWh,同比提升225.8%。这一成绩单是力神电池改革成效的最好例证。

  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推动下,2024年底中国诚通向中国一汽战略性出让力神电池动力板块控股权,助力央企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产业链补链强链。

  “通过实施专业化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协同互补,形成技术共研突破、供需精准匹配、制造能级跃升、管理同频共振的融合发展新局面,动力电池业务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力神电池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郑哲明介绍说。

  “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约97%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2025年对中央企业考核的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6%以上;强化“激励赋能”,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了股权、分红等激励……

  “十四五”期间,新组建、设立了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9家中央企业,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长江电力、中航成飞等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筹谋之年。

  张玉卓在上述署名文章中表示,要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围绕强化功能使命、提升规模效益,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和一体化配置,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合力;围绕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纵向资源整合和合作,共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