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10月18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共同主办的主题展览“未来图景2025:新境启航”在北京东升大厦南广场群楼展厅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7日,由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与信息艺术设计系联合承办。展览是以“多行星文明”为主题呈现的设计艺术展览,以具身体验、人工智能与混合现实为媒介,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类未来生存与星际文明共创的探索。
从飞天梦想到星际启航:文明的时间线再出发
展览以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为叙事起点,从明代万户的火箭飞天,到当代“天宫”空间站与火星探测的壮举,构建了一个连接历史想象与未来实践的文化坐标。
当“地外定居”逐渐从幻想变为现实,人类作为“多行星物种”所面对的伦理、文化与生态命题,成为本次展览的核心议题。展览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邀请观众共同思考:当人类进入星际时代,我们将如何书写有温度的文明新篇章?
跨界共创,定义未来生活新范式
本次展览并非遥远的幻想,而是一场立足于现实的共创实验。它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付志勇与师丹青共同策展,联合多学科领域的创作者,打造的新太空艺术与科技的全新体验。展览运用混合现实(MR)、AI交互、情绪识别等科技手段,让观众在参与中想象未来生活。
正如展览所启示的:“当我们思考‘如何生活在火星’,其实也在重新定义‘如何生活在地球’。”“未来图景2025:新境启航”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思维的盛宴,更是一次面向全社会的倡议,号召公众共同参与塑造我们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