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华金证券:我国金融政策展现出显著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协同性

2025-09-26 13:16 来源: 中国财富网        作者: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成就。

华金证券研究所所长杨烨辉认为,此次发布会不仅是对金融业过去五年阶段性成果的全面梳理,也集中阐释了中国金融发展路径、治理理念与政策效能。从整体成效上看,“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政策展现出显著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协同性,在稳定宏观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突破。

杨烨辉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初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调控方式向“精准、灵活、有效”深度转型。在目标设定上,通过明确央行政策利率的核心地位,强化价格型工具的作用,显著提升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调控精度;在执行层面,创新推出支持碳减排、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等领域的专项再贷款,实现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

数据印证了政策实效:“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结构性政策的引导作用显著。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人民银行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与此同时,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进一步增强了金融体系的整体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十四五”时期,金融监管体制经历深刻变革,从以机构监管为主转向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协同发力,监管的威慑力和有效性显著增强。

杨烨辉认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大幅增长,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和兼并重组稳步推进,进一步优化了金融体系结构,增强了行业稳健性。

杨烨辉认为,“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新证券法为核心,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新“国九条”及配套规则构建起覆盖全市场的制度体系,为市场健康发展奠定法治基础。在此背景下,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多层次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市场结构更趋合理,功能更加完善。

在投资端,通过推动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在融资端,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回报投资者意识增强,“十四五”期间分红回购总额远超同期融资额,市场价值投资属性凸显。同时,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行政执法、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相结合的立体追责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生态持续净化,透明度和信心稳步提升。

杨烨辉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十四五”期间我国外汇管理坚持统筹开放与安全,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推进开放的同时,外汇局不断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管理框架,成功应对多轮外部冲击,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外汇市场深度和韧性提升。

展望“十五五”,杨烨辉认为,金融政策将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更深度融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将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闫梅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