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 > 能源资讯 > 正文

一批电力设备上市公司中标国家电网采购项目

2025-09-26 09:18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高志刚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标公告,电力设备行业整体保持较高景气度。

9月24日午间,迦南智能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国网物资有限公司发出的中标通知书,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五十三批采购”项目中,公司共计中得6个标包,合计中标金额约为7312.21万元。

迦南智能中标并非个例。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两日已有14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国家电网项目中标或预中标公告,合计中标金额约为42.48亿元。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2022年至2024年我国电网投资完成额持续增长,2025年投资总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位。当前,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电力装备制造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

上市公司大单频现

随着国家电网招投标工作的推进,电力设备产业链上市公司近期密集发布中标喜讯。

9月24日,中国西电公告称,公司下属14家子公司成功入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六十批采购”中标人名单,中标产品涵盖变压器、组合电器、电抗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互感器、避雷器、开关柜等,总中标金额为16.41亿元,占2024年度营业收入的7.40%。中国西电表示,相关项目签约后,其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平高电气9月24日公告,公司及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相关采购项目,中标金额合计约13.69亿元,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11.04%,中标产品涉及组合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互感器、开关柜等。

三星医疗表示,公司及下属全资子公司在国家电网采购中预中标金额合计约1.93亿元,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1.32%,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的经营工作和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除上述公司外,友讯达、海兴电力、林洋能源、白云电器、炬华科技等电力设备公司的预中标金额均超过1亿元,行业整体中标态势良好。

从中标金额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比例看,平高电气和友讯达此次中标金额占比均超10%,万胜智能、新联电子、迦南智能、西力科技等公司的占比均超7%。这些订单的落地,将为相关企业后续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从公告来看,公司自去年以来的中标情况就较为频繁。”中国西电证券部工作人员对上海证券报记者分析称,当前我国电力行业政策持续出台,尤其是随着特高压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推进,直接带动电力装备制造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政策力促行业景气攀升

今年,两大电网公司公布的2025年投资额均创下新高。其中,国家电网预计2025年电网投资将超6500亿元,南方电网公司安排了创纪录的17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南方电网公司表示,投资将围绕数字电网建设、服务新能源发展、设备更新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进行。

值得关注的是,特高压等重点工程投资建设持续升温,直接拉动线缆、变压器、换流站、绝缘设备等核心环节的市场需求。以藏粤直流工程为例,其总投资达532亿元,配套的“水风光”电源投资将超1500亿元,这意味着大量电力设备企业将陆续迎来订单机遇。

针对国家电网的大规模投资,甬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这一投资规模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折射出多重积极信号:一方面,重大项目建设在持续快速推进,电网结构正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特高压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将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与并网能力,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为我国绿色能源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近期电力行业相关政策也密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国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该方案还明确了一系列2025年至2026年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主要目标: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9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电力系统作为能源领域的主要构成,将深度受益于这一政策。中信证券在研报中分析,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随着“人工智能+能源”行动的落实,以及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节奏的加快,有望直接利好电力数智化产业发展。

“尽管电力设备行业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但在我国‘双碳’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下,行业未来需求稳健,景气度将保持可持续性。”中国西电证券部工作人员称。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