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蒙牛乳业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实现收入415.67亿元,同比下降6.9%;归母净利润下滑16.4%至20.46亿元。在次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管理层直言:“上半年销量和综合价格均出现低个位数下降。”
与2023年同期511.2亿元的营收相比,两年间蒙牛营收规模缩水近百亿。
而蒙牛的“老对手”伊利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伊利实现营业收入617.77亿元,同比增长3.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亿元,同比下降4.39%。
液态奶业务下滑 拖累整体营收
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蒙牛的核心业务液态奶表现欠佳,增量压力突出。液态奶业务成为蒙牛上半年唯一下滑的板块,半年报数据显示,蒙牛液态奶业务收入为321.917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362.615亿元下降了11.22%,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从81.2%降至77.4%。
与2023年同期液态奶业务416.4亿元的高位相比,蒙牛在这一项上的营收已萎缩近百亿元。
伊利股份在液体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1.26亿元,相较于2024年368.87亿元的收入,降幅为2.06%。虽然两家企业在液态奶这一业务上的营收都有缩减,但二者之间的营收差距由去年同期的6.25亿元扩大至近40亿元。
蒙牛在半年报中指出,当前乳制品行业由于原奶阶段性供给过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乳制品行业供需矛盾仍存。
最新价格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态势。在供给端,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5年6月鲜活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显示,由于牛群结构持续优化,加之奶牛处于春季产奶高峰期,生鲜乳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市场供应充足,带动收购价格延续下行走势。6月份,奶业主产省生鲜乳收购价3.04元/公斤,环比跌1.0%,同比跌7.9%。
在消费端,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0.5公斤。
受益于原奶价格下降,蒙牛上半年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41.75%,推动经营利润同比增长超13.4%,达35.382亿元。但原奶价格下降也导致以现代牧业为代表的联营企业业绩承压,抵消了成本下降对净利润的修复。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现代牧业主动淘汰低产低效牛只,叠加原料奶市场售价下降,其归属于权益股东的净亏损达9.1亿元。作为联营方,蒙牛相应承担了该部分亏损中的5.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亿元。不过,蒙牛总裁高飞在业绩会上表示,若剔除相关因素影响,蒙牛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此外,蒙牛自身业务结构的失衡,也是导致液态奶业务下滑影响巨大的重要原因。蒙牛的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四大核心板块中,液态奶业务占比过高。2025年上半年,液态奶业务收入占比达77.4%,其他板块加起来占比仅为22.5%。
相比之下,2025年上半年,伊利的液体乳业务收入占比为58.9%,奶粉及奶制品、冷饮产品系列和其他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7%、13.4%和0.6%,总计约为41%,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液态奶业务可能出现的下滑缺口。
新兴品类“扛旗”仍需时间
努力稳住大盘的同时,蒙牛也在寻找新的增量。
奶酪、奶粉、冰淇淋等高附加值及创新品类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冰淇淋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38.79亿元,同比增长15%,营收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7.5%提升至9.3%,成为仅次于液态奶的第二大板块。
奶酪业务通过子公司妙可蓝多延续高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收入23.74亿元,同比增长12.3%,营收占比从4.7%提升至5.7%。Worldpanel消费者指数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包装奶酪品牌销售额中,妙可蓝多奶酪市场占有率超过38%,奶酪棒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居行业第一。
除了冰淇淋和奶酪,蒙牛的奶粉业务终于迎来曙光,上半年实现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高端奶粉品牌瑞哺恩和贝拉米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亮眼。
尽管增速喜人,但三项业务的营收总和约为79.3亿元,尚不足液态奶业务体量的四分之一,增长空间仍需进一步挖掘。
C端之外,蒙牛也在B端发力。高飞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蒙牛鲜奶供应星巴克、霸王茶姬这些头部的咖啡、茶饮品牌,带动了整个销量突破。高飞表示:“蒙牛在组织上已经做了布局,不论是茶饮还是咖啡,B端占的比重不小。从产品上也看得到,B端产品主要是奶酪,妙可蓝多这个团队也在推动,所以B端团队其实有2个。”
高飞表示,当前乳业供需矛盾正在持续改善,行业正处于触底回升的关键时期。那么,在行业拐点到来之前,如何寻找穿越周期的破局路径,就仍是蒙牛最应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