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国资央企竞相布局数据要素新赛道

2025-09-04 08:5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丽靓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记者获悉,北京数据集团有望于近日正式挂牌,成为全国数据集团建设浪潮的最新注脚。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速态势明显:中央企业已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全国已有超过100家数据集团陆续组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提速、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等政策加快落地,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正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跃迁,以数据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格局加速形成。

  央企率先布局数据产业新赛道

  作为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的“排头兵”,中央企业在数字科技领域布局持续提速。

  今年以来,多家央企密集成立数字科技公司。今年5月,中国建材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服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由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4月12日,中电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央企业已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约66%的行业龙头企业购买过数据,数据开发利用的热情不断提升。

  在数据资源建设与场景应用方面,央企成效显著。例如,中国电子建设发布了一批语料库产品和数据流通要素实施平台,三大运营商建设公共数据超过800TB,数据服务年调用量超过千亿次,56家产业央企建设行业数据集18TB,八成以上应用于模型训练、赋能产业建设。

  业内人士表示,中央企业正以实际行动提升数据效能,争当高质量数据资源的汇聚者、高标准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者、高品质数据场景的提供者,以及数据生态的赋能者。

  地方数据集团密集成立

  在中央企业积极布局的同时,地方数据集团也进入密集成立期。北京、湖北、四川等地相继组建数据集团,构建各具特色的数据生态体系。

  据天眼查信息,北京数据集团于今年7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

  近日,湖北大数据集团在武汉正式成立,作为湖北省属一级国有企业,由湖北省政府国资委联合湖北联投集团、长江产业集团、湖北交投集团等6家省属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50亿元。其定位为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体、数据要素汇集流通开发利用主体、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主体。

  今年初,四川数据集团在成都举行揭牌仪式。新整合组建的四川数据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四川能投集团现金出资16亿元,成都数据集团现金出资4亿元。

  重庆、贵州等地则结合区域优势推进数据产业发展。8月20日,重庆市属国企数字资产战略性重组整合正式启动。此次重组以数字重庆公司作为整合主体,涉及重庆城投集团、重庆地产集团、重庆两江投资集团、重庆两江产业集团等企业下属的数字产业主体,目标是如期形成数字重庆体系能力和新型能源算力枢纽,力争到2027年知识产权将达到1000件,形成“数字重庆1+4”的知名品牌矩阵。

  贵州大数据集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到2027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20亿元;将以建设“中国算力网”贵州节点为契机,推动贵州算力、数据向全国输送,支持省内各行各业“AI+应用”加速落地。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数据集团的数量超过100家,其中省级数据集团16家,省会级城市数据集团14家,地级市和县区级等数据集团83家,覆盖政务云平台建设、公共数据运营、智慧城市服务、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关键领域。

  “当前,我国数据产业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重点企业东部地区引领、中西部地区比翼的发展格局。”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姜江表示。

  多维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今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今年4月表示,国家数据局正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推动国有企业数据管理机制创新,强化数据赋能现代公司治理和数字化转型。

  业内专家认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正在为数据企业提供有力的体系保障。技术层面,可信数据空间为很多数据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路径,在保障数据隐私与权益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释放。同时,各地数据集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并与地方政府协同,推动政策真正落地。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认为,应积极运用数字资产推动相关行业创新发展。国有企业需大力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打通内部数据孤岛,探索跨子公司、跨集团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安全交互与协同,引领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周丽莎表示,当前数据资产入表与交易流转已取得显著进展,可通过确权、估值及构建交易市场,将数据转化为战略性资产,其高效流通更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