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募资总额超1230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前列。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一批A股市值超过千亿元的龙头企业相继登陆港交所,成为A+H上市热潮中的主力军。
截至8月26日,今年以来共有11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49家A股上市公司已在港交所排队,还有超40家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拟在港交所上市,但目前尚未递表。从市值构成上看,在已排队港交所的A股上市公司中,不乏立讯精密、牧原股份、赛力斯等千亿市值龙头公司,近八成公司市值均在200亿元以上。
行业人士认为,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热潮的背后有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回暖等因素共同推动,今年港股IPO市场有望加速回暖,A+H模式正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行业龙头成A+H上市排头兵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募资市场活跃度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港股市场有超过50只新股成功挂牌交易,募资总额超1230亿港元,这一募资规模居全球交易所前列。其中,A股上市公司表现尤为抢眼,今年已有11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合计首发募集资金突破800亿港元。
从市值结构来看,成功登陆港交所的A股上市公司呈现明显的头部效应,绝大多数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企业,总市值普遍超过200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体量庞大,截至8月26日,总市值达1.33万亿元。恒瑞医药、海天味业总市值分别达4344亿元、2376亿元。在千亿元级别的第二梯队中,三花智控、蓝思科技总市值分别为1274亿元、1581亿元。而赤峰黄金、安井食品、天岳先进、峰岹科技和钧达股份等企业的总市值均在百亿元以上。仅有吉宏股份一家企业总市值不足百亿元。
从募资表现来看,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尤为突出。宁德时代港股募资额达356.57亿港元,占11家A+H上市公司港股总募资额的近一半。海天味业、恒瑞医药分别在港股市场募资101.29亿港元、98.90亿港元。仅这三家头部企业合计募资便超过630亿港元,占11家A+H上市公司港股总募资额的近八成。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11家A+H上市公司集中于硬科技和消费两大核心板块。宁德时代、三花智控以及钧达股份,均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行业领军者。峰岹科技、天岳先进和蓝思科技,分别在半导体芯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消费电子配件等关键技术环节占据重要地位。恒瑞医药则是创新药龙头。消费板块同样表现活跃,日常消费与可选消费合计有3家公司成功上市,包括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调味品巨头海天味业和包装印刷企业吉宏股份。
今年以来,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在上市首日表现稳健。在11只新股中,有9只在上市首日实现上涨或平收。具体来看,吉宏股份上市首日涨幅高达39.06%;恒瑞医药、钧达股份首日分别上涨25.20%、20.09%。
拉长时间来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11家公司中有8家股价实现了正收益。其中,吉宏股份上市以来涨幅高达144.4%;赤峰黄金、恒瑞医药分别上涨82.68%、71.96%;宁德时代上市以来也录得58.06%的显著涨幅。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行业龙头出现了H股估值反超A股的情况。宁德时代的A/H溢价率约为-23%,恒瑞医药的A/H溢价率约为-3%,负溢价率意味着其H股价格已经超过A股价格。市场人士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国际资本对中国核心资产龙头企业的高度认可和积极追捧。对于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等拥有深厚护城河优势的企业,全球资本“用脚投票”,给予了更高的估值溢价。
超10家A股千亿市值公司排队港交所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剔除失效、撤回、被拒绝和被发回的拟上市公司后,港交所处于排队中的拟上市公司共计237家,从注册地来看,逾八成为内地企业。从拟上市板块来看,上述237家企业中有227家申请港股主板上市,10家申请港交所创业板上市。申请状态方面,231家为递表“处理中”,6家为“通过聆讯”。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237家港交所排队上市的企业中,有多达49家企业已在A股上市,包括立讯精密、牧原股份、赛力斯、胜宏科技、三一重工等,A+H上市阵营持续扩容。从在港交所排队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来看,截至8月26日,有11家为A股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其中立讯精密总市值为3306.92亿元,牧原股份总市值也超过了3000亿元,赛力斯总市值超过2100亿元;紫光股份、用友网络、新奥股份、石头科技、卧龙电驱这5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在500亿元-1000亿元之间;先导智能、欣旺达、晶澳科技等2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在200亿元-500亿元之间;宇信科技、迈威生物-U、星源材质等11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在200亿元以下。从市值构成来看,近八成总市值在200亿元以上。从行业分布来看,有31家来自电子、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等科技板块,占比超六成。
此外,华勤技术、安克创新、首创证券等40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拟在港交所上市,但目前尚未递表。从市值分布来看,17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在200亿元以上,占比接近四成,逾六成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在200亿元以下。从行业分布来看,来自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前,分别为8家、6家、5家。
“当前部分A股上市公司宣布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上市的现象,主要反映了业务全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和政策支持国际化三个关键点。”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排队赴港上市企业数量激增且不乏A股行业头部企业,科技、出海优势行业为主力军,这一趋势将为港股提供更多优质标的,并提升市场“含科量”。
港股IPO市场有望加速回暖
在港股IPO市场火热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其IPO募资规模位居全球首位。机构人士表示,港股IPO热度将持续,A+H模式正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浦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赖烨烨认为,在多个大型IPO上市、流动性改善、政策面利好以及估值持续提升的驱动下,今年港股IPO市场有望加速回暖。
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认为,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热潮的背后有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回暖等因素共同推动,A+H模式正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从政策层面来看,监管环境持续优化为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明确提及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方面也在2024年10月优化了合资格A股上市公司的审批流程,大大提高了审核效率。从市场层面来看,港股整体回暖显著提升了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A+H股价差不断收窄,港股市场的国际长期资本对科技企业成长性具有较强认同,能够为企业引入更多国际化的主权基金和长线资金。
“香港作为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枢纽,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加国际化的融资平台。”谌戈表示,港股市场不仅能帮助企业塑造国际化品牌形象,更能通过引入国际长期资本优化股东结构,为企业海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A+H上市浪潮将长期改善港股市场结构,优质公司会吸引更多资金沉淀,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表示,港股市场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也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沉淀,实现优质公司与资金的双向正循环。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的吸引力。”中信证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徐广鸿表示,在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优质企业赴港上市也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的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水平。
德勤预计,2025年全年在港上市的新股将达到80只,融资2000亿港元,其中A+H新股将达2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