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8⽉16日,“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2025”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在研讨会上发布《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报告 2025》。
《报告》主题为“‘十五五’ 时期镇域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链 升级 、公共服务提升与创新驱动” 。《报告》分析了“ 十四五” 以来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探讨“ 十五五” 时期推动 镇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并揭晓了“2025 中国镇域高 质量发展 500 强”。
镇域成城乡融合“关键棋”
《报告》认为 ,“ 十四五” 以来 ,我国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 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模式多元的态势,成为城乡融合和乡 村振兴的关键支撑。
截至 2024年底,全国 2.15 万个建制镇中,GDP 超千亿的建 制镇增至 6 个,分别为广东狮山镇、北滘镇、长安镇,江苏
玉山镇、杨舍镇,贵州茅台镇。其中,广东、江苏等经济强省的强镇聚焦智能家电、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汇聚美的、碧桂园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打造出全球最大家电产业链;文旅融合型小镇浙江乌镇和农业特色镇江西安西镇脐橙产业 通过延伸产业链,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践行“产业强镇富民” 理念。
新业态加速镇域转型成为亮点。《报告》以浙江义乌江北下朱村为例,该村推动直播供应链革命,超千家门店转型为直播供应链服务商,提供选品 、培训 、物流全链条支持,吸引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海外采购商,企业营业额两年内增⻓ 200%;依托RCEP 示范区,通过“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模式,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 45% ,带动 1.6 万个网店出海,展现了数字经济对传统镇域经济的赋能作用 。
分类推进特大镇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镇域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瓶颈,《报告》认为,“十五五” 时期,应分类推进特大镇管理体制改革 ,并提出“分类推进特大镇管理体制改革 ”的明确路径。
GDP 超 500 亿元的经济强镇,试点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包括用地审批、规划建设、环评等关键事权,建立“直报直批”通道。
常住人口超 30 万的人口大镇,重点下放公共服务管理权(教育、医疗、社保) 、行政执法权,推行“县属镇用镇管” 编制模式,解决“编少事多”矛盾。特色产业镇,如专业功能镇,应针对性下放产业扶持、技术认证、外贸通关等权限,支持打造产业集群。
对综合实力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特大镇,按“成熟—个推进—个”原则,稳妥推动行政区划升级为县级市。允许特大镇自主编制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经省级备案后实施。支持发⾏“特大镇专项债” ,用于产业平台、智慧城市建设;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试点“数据得地”改革 ,允许特大镇以亩均税收、碳排放强度等指标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为客观评估镇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引导更均衡、更可持续的发展,《报告》基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原则, 结合数据可获取性,构建了包含三大维度的评价体系:
一是经济实力,使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个指标来衡量;二 是人口吸纳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指标,即常住人口规模、常住流动人口数量;三是要素配置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指标,即企业数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营业面积 50 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数量。
依据上述指标,课题组在广泛征求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并计算镇域高质量综合得分靠前的500 强建制镇,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