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在云南省餐博会期间,由中国农业展览协会数智乡村低空产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国农慧科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25年首届数智技术助力咖啡产业发展峰会暨云南咖啡产业数智化联盟成立大会”举办,同时会上成立了“一带一路”咖啡产业数智化发展联合体。
活动中,“云南咖啡产业数智化联盟”宣布,将实施山地农业低空数智化系统工程改造项目,通过无人机集群、区块链溯源及垂直领域大模型三大核心技术,破解云南国产咖啡原料产地的“卡脖子”难题。
数智乡村低空产业委员会主任谢向英在讲话中提出,采用低空技术重塑种植体系。在澜沧江峡谷等陡峭产区,联盟部署三大科技方案:
一是无人机生态矩阵。多光谱无人机编队实时扫描咖啡园,AI算法自动识别锈病病斑(精度达92%),生成动态施药热力图,生物药剂用量减少40%。
二是山地物流网络。构建海拔2000米无人机运输走廊,搭载自研RFID鲜果保鲜箱,鲜果加工时效压缩67%(由6小时缩短至2小时)。
三是数字农场改造。高山热谷试点激光雷达测绘地形,规划机械化耕作带,首批5000亩示范基地将尽快启动。
“这不是简单技术叠加,而是农业工业化的范式变革。”数智乡村低空应用系统工程发展中心主任周翔认为,“当无人机运输降低50%物流成本,当AI把精深加工率从35%提升至80%,云南咖啡将彻底摆脱原料提供商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