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8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5152亿元,开票份数511万份。
2024年4月起,为配合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进一步提升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收购报废产品时取得发票的便利性,税务部门明确在资源回收行业实施“反向开票”政策。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一年多来,“反向开票”政策有力支持“两新”政策落地,并在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收旧”无阻 “换新”畅通
随着“反向开票”政策落地,多位资源回收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长期困扰资源回收行业的“源头票缺失”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推动资源回收企业“收旧”无阻、“换新”畅通。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有限公司是奇瑞集团2006年全资兴建的大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公司财务负责人吴兵林表示,以往每次回收报废车辆后,财务人员都需要挨个给车主打电话督促他们开具发票,很多人觉得操作流程繁琐,不愿配合。“反向开票”政策推行后,企业可直接为自然人出售者开具发票,财务成本明显下降。
吴兵林说,在“反向开票”政策支持下,一年多来,公司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近800万元,预计今年企业报废车拆解处理量将达到2万台,同比增长超100%。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健认为,“反向开票”政策的推广,有效解决了资源回收企业长期以来缺少“第一张票”,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也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这一行业“痛点”,有助于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废旧物品的回收中来,有力支持“两新”政策落地。
合规经营意识逐渐增强
“反向开票”政策实施以来,资源回收行业相关个人和企业,合规经营的意识逐渐增强。
“政策推行初期,我们发现前往回收企业出售废品的自然人,对开票环节普遍存在顾虑,例如担心手续繁琐、顾虑个人信息安全等。”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副处长金旭东介绍,针对这一情况,税务部门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对自然人售卖者比较集中的大型资源回收企业和中小型资源回收门店进行上门辅导,向企业和自然人售卖者详细讲解政策适用条件和便捷的申报流程,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湖南省汨罗市居民叶光玉多年从事废旧物资回收业务,对“反向开票”政策感触很深。“这个政策实施前,我回收的物资只能卖给一些不要发票的小企业。政策实施后,回收企业可以开票,跟我合作的回收企业越来越多。”
叶光玉告诉记者,今年他注册成立了一家个体工商户,现在不仅能自己开发票,还能通过电子税务局一键申报纳税。据统计,自“反向开票”政策实施以来,汨罗市已有150余户自然人转为个体工商户,办理了税务登记。
推动循环经济“转起来”
推动废旧物资回收的同时,“反向开票”政策的实施对废旧物资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也起到了支持作用。
广西桂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累计回收拆解各类废旧家电约860万台。该公司环保信息部副经理蒋严华介绍,“反向开票”政策实施以来,公司已累计开具5600多万元的发票。
“开票流程顺畅起来,使得财务成本降低,省下来的资金可以用到资源深加工上。目前,我们对拆解下来的钢、铁、铝、铜、玻璃及稀有贵金属等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分类储存,通过深加工后重新应用于汽车、电器、家居装饰的制造,对废旧物品的利用率超过98%。”蒋严华说。
在政策引领和市场推动下,我国回收体系日益健全,推动废物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链条“转起来”。数据显示,仅今年前4个月,国内报废汽车回收量就达276.7万辆,同比激增65%;规范拆解的废旧家电超过700万台,同比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