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最高法发布25条举措护航民营经济

2025-08-11 08:4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汪子旭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依法平等对待、引导守法规范经营、严格公正司法、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25条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在坚持依法平等对待,保障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依法助力拓宽融资渠道。依法规制“高利贷”“砍头息”等非法职业放贷和转贷等违法行为,严惩民间借贷犯罪活动,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秩序,助力民营经济组织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同时,着力促进解决拖欠民营经济组织账款问题。严格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关于账款支付刚性条款、《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及《关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条款效力问题的批复》等有关规定,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款获得及时支付。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表示,《指导意见》将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关于账款支付的“硬约束”真正落到司法实践中,形成有据可依、可判可行的制度保障,将有效防止大型企业利用优势地位拖延支付、附加不合理条件,切断“以大欺小”的链条。“《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将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引,为中小企业维权提供高效、有力的司法支撑,从而为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营造更加公平、有序、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在依法引导守法规范经营,促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依法惩治民营经济组织内部腐败等犯罪行为。准确把握涉民营经济组织腐败犯罪案件法律适用标准,适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助力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进民营经济组织活动。加强调研指导,依法惩治、有力遏制串通投标犯罪,充分发挥案例警示、震慑、教育作用,引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马一德表示,民营企业内部腐败行为如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不仅侵蚀企业资产、削弱竞争力,还会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扰乱市场秩序。内部腐败绝不仅是“内部私事”,而是要上升为关乎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问题,推动依法惩治、形成有力震慑。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指导意见》全面总结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裁判规则,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致力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法律正确实施、统一适用。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规则之治激发市场活力,以权益保障释放发展动能,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