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如何树牢正确政绩观

2025-08-01 15:31 来源: 新华出版社        作者: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通过积极作为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一把标尺。“政”乃众人之事、公共之事,“绩”乃成就、功业。领导干部谋政创绩,是为人民群众尽应尽之责、为应有之为;之所以能够创造政绩,是因为履行人民意志,得到群众支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作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绩观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重大问题,既是响鼓重锤,又是如山号令。在新时代,各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牢固树立和大力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创造出了实打实的业绩。但仍有个别领导干部旧习不改,在政绩观上出了问题。政绩观不正确,干工作容易满足于做表面功夫,对上曲意逢迎,对下漫不经心,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一拍脑袋就上马一个“形象工程”,弄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政绩又是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的品质,看出他能否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否则是立不住的。创造业绩,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正确政绩观深深植根于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生动体现在党的一切奋斗、全部实践之中。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拼、一道干、一道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党员干部应当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这一根本性问题,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正把力气花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多为群众谋福祉,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新征程上,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坦荡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本文摘自《如何树牢正确政绩观》前言)

图片

《如何树牢正确政绩观》

蒋成会 著

ISBN:978-7-5166-7902-9

新华出版社 2025年6月

定价:52.00元


责任编辑:张丹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