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全球化智库副秘书长张伟:协同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生态

2025-07-31 17:23 来源: 全球化智库        作者: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人工智能规则全球对话与协同发展”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办。作为论坛协办方之一,全球化智库(CCG)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张伟主持了圆桌对话,与多国专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关键议题。 

张伟观察到,从论坛交流与全球实践来看,不同司法管辖区的人工智能治理路径已呈现显著差异,却共同指向“创新与责任平衡”的核心命题。

在张伟看来,中国的探索为这一共性命题提供了实践样本。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中的分级分类监管,到《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里“监管沙盒”对创新的包容,再到《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将“增进人类福祉”列为首要原则,中国始终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逻辑。这一思路既呼应了联合国《人工智能伦理使用原则》中“不伤害”“透明可解释”的核心要求,也践行了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治理理念,为全球提供了“发展与规范并行”的参考范式。

张伟认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重心正从“规则制定”转向“规则协同”与“落地效能”。正如论坛中形成的共识,单纯的规则文本难以应对技术的跨境流动与快速迭代,需在实践中破解三大关键问题:

其一,如何避免规则成为“数字壁垒”。这一问题的破解,需依托技术转移、能力建设等务实行动——中国倡导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通过数字素养培训、开源社区共建等举措,正为弥合这一鸿沟提供实践路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聚焦南方国家建设、弥合数字鸿沟”的呼吁形成呼应。

其二,如何构建实体化协作机制。规则协同离不开平台支撑。WAIC2025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并考虑将总部设在上海,与论坛中“全球治理需要行动力平台”的共识高度契合。从联合国设立“全球人工智能基金”(Global AI Fund)、到《经合组织(OECD)人工智能原则》,到本次论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地图2025”,可以看出AI治理工具正从理念层面向具象化演进,为各国经验互鉴提供了可操作的载体。

其三,如何平衡多元价值诉求。技术普惠、安全防控、创新活力等诉求并非对立,而需通过适应性框架实现协同。中国推动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在此显现优势:既强调通过“普及普惠”让技术红利惠及全球,也主张以“创新合作”深化基础研发协同,更倡导以“共同治理”凝聚多边共识,这与“智能向善”的全球价值导向形成共振。

张伟在发言中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恰似一只充满活力的“小老虎”——潜力无限却需要明确其力量的边界。他认为,从论坛传递的信号看,构建负责任的全球AI生态,正形成三方面关键共识:一是坚持多边主义治理平台;二是推动“理念—机制—工具”递进;三是强化政产学研协同。

从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看,构建负责任的全球AI生态,正成为跨越国界的共同行动。

张伟认为,人工智能治理的核心,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独角戏”,而是全球智慧的“交响乐”。当联合国的伦理原则、各国的立法实践、企业的技术创新、智库的规则研究形成合力,当“南方国家”的治理能力在技术转移中提升,当跨境风险在多边机制中协同防控,才能真正让AI这只“新生力量的小老虎”沿着“向善”的轨道前行。


责任编辑:许牧亚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