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上周,市场情绪高涨,受基建领域重大利好刺激,多只建材、稀土相关ETF产品大涨。从产品成交额来看,跟踪中证A500、沪深300、科创50等宽基指数的ETF成交额居前。此外,香港证券ETF的周成交额超10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周“股债跷跷板”明显倾斜,多只信用债ETF呈现资金净流出,货币型ETF遭遇大量资金撤退,反映出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上升。
多只产品交投活跃
上周,受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重大利好刺激,A股建材、稀土、矿业、能源、基建相关ETF涨幅居前,工银瑞信、嘉实、广发、华富旗下稀有金属主题ETF涨超10%。国泰中证煤炭ETF、国泰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华泰柏瑞中证稀土产业ETF、富国中证稀土产业ETF、易方达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等涨超9%。
大盘宽基产品成交活跃,跟踪中证A500、沪深300、科创50等宽基指数的ETF成交额居前。中证A500相关ETF总成交额超过1200亿元,沪深300相关ETF、科创50相关ETF成交额均超过300亿元。行业指数ETF方面,港股医药板块成交居前,港股创新药、港股通创新药相关ETF成交额分别超过425亿元、31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周,上证指数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一度突破3600点,市场情绪高涨,券商板块表现活跃。香港证券ETF的周成交额超1000亿元。截至7月25日,该ETF最新规模突破200亿元,从100亿元到200亿元仅用了15个交易日。
资金借道行业主题ETF加仓
从资金流向来看,上周,由于债市大幅调整,两只30年国债ETF均跌超1.5%,资金趁机“抄底”。博时、鹏扬旗下30年国债ETF纷纷迎来大量资金净流入,一周净流入分别为52.72亿元、36.7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股债跷跷板”仍在倾斜。除30年国债ETF以及上市不久的科创债ETF等热门品种外,多数债券产品ETF呈现资金净流出,尤其是短债ETF。此外,货币ETF遭遇大量资金赎回,资金或正从低风险产品中流出,转向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上升。其中,银华日利ETF的一周净流出超30亿元,华宝添益ETF、海富通短融ETF分别净流出21.08亿元、12.66亿元。多只信用债ETF净流出超过9亿元,其中,包括多只此前成交火热的基准做市信用债ETF。
在权益产品方面,香港证券ETF的一周净流入37.62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净流入35.24亿元,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净流入超20亿元。涨幅较高的钢铁、化工、建材、机器人、有色等行业主题ETF也普遍呈现资金净流入。其中,国泰中证钢铁ETF、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国泰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富国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等净流入超10亿元。资金在市场行情来临时借道行业主题ETF加仓的趋势愈发明显。
在宽基指数ETF中,沪深300、A500相关ETF呈现资金净流入。例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中证A500ETF的一周净流入均超过10亿元。
机构关注“反内卷”等方向
永赢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永赢惠添益基金经理王乾认为,今年以来,A股主要指数表现较好,市场整体赚钱效应较好。从结构上看,板块间表现明显分化,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和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而煤炭、食品饮料、房地产等板块仍为负收益,阶段性落后。另外,上半年市场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人形机器人、创新药、AI算力等局部热度较高。
展望后市,王乾对整体市场保持谨慎乐观,重点关注“反内卷”政策效应、内需复苏、新质生产力等投资线索与方向。“反内卷”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行业竞争从低水平价格战向高质量竞争的转变,同时客观上会改善商品价格表现,推动社会物价指数回升,对上市公司盈利系统性改善意义深远。产能供需矛盾突出的部分中游制造业、上游原材料行业有望充分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逐步推进,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重要的机会方向。
王乾认为,接下来,内需复苏仍然值得期待,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代表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另外,在地方化债持续推进、中央基建发力等因素支撑下,基建可能仍会是未来对冲内需压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相关政策效应显现,未来内需相关资产投资或迎来新一轮春天。
另外,新质生产力可能仍是未来重要的投资线索。以人工智能为例,AI模型能力的持续迭代以及应用渗透率的提升,推动社会生产与运营效率显著提高,产业链各环节孕育着丰富投资机会。包括创新药、高端制造等充分体现中国科研厚积薄发、工程师红利等优势的产业,未来有望成为投资的重要主线。
易方达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栩认为,二季度以来,财政支出持续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政策在制造业投资、服务消费、科技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叠加信贷与财政等逆周期工具的协同作用,宏观基本面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增强。从外部来看,随着全球流动性边际改善,叠加地缘紧张局势的短期缓和,有利于维持风险资产中性至偏暖的交易氛围。中长期来看,内需修复仍是中国经济韧性的核心来源,伴随政策持续落地与外部不确定性减弱,经济增长动能有望继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