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 > 能源资讯 > 正文

中自科技陈启章:我们如何跑赢未来?

2025-07-17 17:53 来源:         作者: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大屏幕突然亮起,800余个员工笑脸拼接成巨幅合影,在暖黄光晕中泛着温情的光。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站在台侧,望着屏幕里年轻面孔与岁月痕迹交织的影像,感慨良多。

“关关难过,关关过。”7月15日,在中自科技二十周年庆典暨科技成果发布会上,陈启章用这样一句话道出创业路上的跌宕与坚韧。

二十年来,这家从成都郊区简易厂房里起步的企业,已成长为手握130余项发明专利、主导2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的“减污降碳”技术标杆。

如今,站在二十周年的时间节点,陈启章向全体员工抛出直击灵魂的追问:“我们凭什么跑赢未来?”

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在二十年庆典上发表演讲

撕开外资垄断的口子

200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3000万辆,尾气治理上升为公共政策焦点之一。巴斯夫、庄信万丰等外资巨头垄断着全球90%的机动车尾气催化剂市场。那一年,在成都高新西区300平方米的厂房内,陈启章正带领团队瞄准摩托车尾气净化赛道彻夜做实验。

一年以后,他们有了成熟的样品。

2006年冬天,中自科技企管部副总经理王安霖带着实验室样品,前往广东江门豪爵铃木为大客户送样品。然而,样品因为天气潮湿出现了黑斑。最终,排放测试结果不合格。

狭小的的实验室内,董事长陈启章带领研发团队从未停歇,夜以继日攻关,从材料、水的PH值、自来水中CI/钠/钙离子、焙烧温度等逐一突破,三个月后终于解开了生锈脱落难题。

2007年6月,改进后的产品在重庆建设雅马哈实测,最终以0故障记录赢得客户信任。2009年7月1日,中自科技正式进入大长江、轻骑铃木供应链。

自此,在摩托车催化剂领域,中自科技终于撕开了长期被外资垄断的口子。

2017年中自科技通过分步收购成都光明田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打入长安汽车供应链,实现乘用车催化剂国产化“从零到一”的突破。中自科技总经理王云介绍说,“直到公司成立的第17年(2022年),也就是公司科创版上市后的第二年,我们的乘用车催化剂才开始了大批量生产”。

2021年中自科技上市科创板

三条业务增长曲线

“从2005年和四川大学产学研合作开始,中自科技就注入了客户的基因,坚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发布会上,王云介绍说,中自科技二十年来聚焦“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布局了内燃机催化剂和工业催化剂,储能/储能+、复合材料三条业务增长曲线,已占据相当市场份额。

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讲述公司三大业务增长曲线

据了解,这三条业务增长曲线代表了中自科技的三条赛道。面向下一阶段排放标准,中自科技的新产品包括:天然气车、柴油车、乘用车的国七后处理催化剂,摩托车欧五及欧五+后处理催化剂、工业废气净化催化剂、智能微电网。

“我们的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一项单一的科学技术,而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集成应用。”陈启章说。

第一条增长曲线的催化剂业务是中自科技的传统业务。“这个业务我们做了二十年,产能目前已达400万套,基本上是全智能化、数字化。”在这一领域,中自科技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实现从跟跑、并跑到超越。

储能和储能+是中自科技的第二增长曲线。王云介绍,国内电价机制从固定单价发展到市场交易机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电价和用电的不确定性,同时催生巨大的储能需求。中自科技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及其运营项目也迎来巨大市场前景。

公告显示,2022年5月30日,中自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原位聚合阻燃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等10项专利成果转让协议。为加速相关业务落地,公司还成立了储能与动力电池事业部。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其储能与储能+业务分别实现收入为213.19万元、1957.85万元、8016.88万元,呈现高速增长。

2025年5月,中自科技与天津大学、王成山院士团队签署合作协议,聚焦智能电网及虚拟电厂领域核心技术转化,推动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从单家企业的储能/用电需求发展到一个工业园区、一个社区、一个行政区,形成智能微电网。据介绍,目前中自科技的微电网移动储能系统已获得欧盟CE和MSDS认证。

中自科技第三条业务增长曲线是高性能复合材料,也是最令投资者期待的业务增长点。2024年初,中自科技启动复材结构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总产能规划为年产预浸料50万平方米、航空复合材料30吨。

2025年1月,中自科技已完成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中试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布局下个二十年

三条业务曲线如同三盏灯,照亮了中自科技未来前行的道路。

谈及三条业务增长曲线之间的联系,陈启章表示,“底层逻辑都是材料科学。三条曲线是建立在公司的材料技术和创新基因上,解决的是减污降碳、碳达峰和碳中和。”

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在二十年庆典上发布公司企业文化2.0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在中自科技二十周年庆典上,陈启章发布企业文化2.0时强调,“未来,注定充满不确定性。时代在变,需求在变。我们要用企业文化武装全体员工,找到确定性。”

“坚持走创新的路,吃技术的饭。”对于一个老牌工程师而言,陈启章一直强调的是技术和创新。在“双碳”目标倒逼产业变革的当下,这家从西南腹地崛起的企业,正以技术裂变之力,书写中国绿色科技的新故事。(吕天玲  实习生张曦丹)

(提示:上市公司信息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许牧亚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