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一揽子举措相继落地 金融高水平开放深度广度持续拓展

2025-07-14 09:02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韩宋辉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从放宽门槛、对标规则、提升跨境服务、深化互联互通等方面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合力构建金融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专家认为,跨境金融蓬勃发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国际资本全球配置,上半年金融开放取得诸多“里程碑式”进展。展望未来,一些核心业务领域有望加大对外资开放力度,进一步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多举措构建金融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一揽子金融开放举措相继落地,金融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外资持股门槛大幅放宽。自3月1日起,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不再执行“最近一年末总资产不低于二十亿美元”的规定;今年6月,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批筹建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近日,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获批在深圳筹建分行……我国已完全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一位外资保险资管机构负责人表示,中国的银行、保险、基金、证券、资管、期货等金融细分行业正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格局。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目前,在国内的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达9%,外资银行衍生品业务国内市场占比近五分之一;中资机构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展业。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在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类新金融服务、支持依法跨境购买一定种类的境外金融服务、便利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转移汇入汇出、完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排等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以全面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制度型开放。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跨国公司企业跨境资金统筹使用;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推出的跨境支付通系统正式上线。

业内专家表示,跨境支付通以两地货币当局基础设施直接互联的方式,为两地居民提供线上、快速的双边本币及双边人民币的汇款服务,进一步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和体验,便利两地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在为香港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修订了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机制,合规的中国内地基金产品和香港基金产品,在对方市场基金销售比例限制从之前的50%放宽至80%;中国证监会近日公告,将从10月9日起允许合规境外投资者(即QFII和RQFII)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近期将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

截至2025年5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达4.4万亿元,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了近400%。汇丰中国副行长张劲秋表示,“南向通”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也是稳步推动境内外资金双向有序流动的有效实践。

探索金融开放创新“上海经验”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某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长期依赖股权融资补充现金流,然而,由于D轮(境外)融资未能如期落地,企业一度陷入研发资金紧张状态。“感谢上海银行的建议,通过便利化政策扩大境外融资额度,为我们办理了1100万元人民币外债额度,满足了我们后续创新研发所需的经费开支,经营压力大大缓解。”该企业负责人说。

该企业是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积极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主体扩围、持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受益者。优化跨国公司的跨境资金池、推进支付服务国际化、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一揽子方便企业跨境业务、便利境外来华人士的金融服务举措正在上海密集落地。

“今年年初,我们优化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推动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不断完善,支持他们灵活调剂本外币资金,受到经营主体的广泛欢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负责人纪敏近日介绍,截至5月末,上海跨国公司设立跨境资金池数量达169家,集中外债额度达2468.3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超过800亿美元,均位居全国前列。

自由贸易账户是实现自贸试验区跨境资金流动和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今年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印发,实现资金在自贸试验区与境外间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进行征求意见,拟全面提升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数据显示,目前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7.9万个。

境外人员支付便利化关系着境外来华人士的“金融体感”。在中国人民银行支持下,境外电子支付机构加码收购境内持牌支付机构。今年4月,Payoneer派安盈宣布完成对易联支付的收购,成为继PayPal、空中云汇之后第三家获准在中国市场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外资支付平台。对境外人士而言,现在基本实现了“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支付便利化全覆盖。

继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深度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业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多个金融管理部门表示,将进一步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

具体包括:将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探索在更宽领域、更大幅度上加大开放力度;根据外资机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及时优化相关政策,让外资机构在更加友好包容的环境中各展所长、健康发展等。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目前,金融对外开放已经达到一定广度,但深度有待加深,一些核心业务领域可以加大外资开放力度。当前,外资机构在资产管理、绿色金融、跨境支付等领域具备差异化优势。引入外资参与试点,可弥补中资机构在衍生品设计、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短板,尤其在碳金融、巨灾债券等新兴领域,外资经验将加速本土市场成熟。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一方面要探索建立符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特点的金融税收制度等维护上海商贸活动运转;另一方面应建立起金融与海关、商务等部门的协调监管机制。此外,还要构建国际化的法律法规环境,提升金融案件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