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的环境,更好统筹发挥各板块支持科技企业功能,精准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企业产业整合,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好发挥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作用等六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可操作可落地的支持举措。后续,证监会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他表示,证监会将实施更加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把握好新股发行的节奏和规模,健全投资与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持续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继续发挥好创新试点相关制度的功能,支持优质的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资本市场的各板块是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严伯进说,科创板继续发挥“试验田”的作用,坚持“硬科技”的定位;创业板围绕“三创四新”,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共同覆盖各类型和各个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他表示,证监会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更加精准识别、筛选优质的科技企业,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用好用足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的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积极稳妥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的案例落地。
据严伯进介绍,证监会将继续落实好“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进行布局,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支付工具实施重组,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的包容度,推动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落地。
他还提及,证监会支持私募股权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优化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相关的“反向挂钩”的政策,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的发展,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扩大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促进“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继续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完善“长钱长投”制度,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严伯进说,证监会将持续完善交易所债券市场品种结构,大力推动科创债、绿色债等创新品种的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债券融资,鼓励有关机构为科技企业发行科创债提供增信支持。
他还介绍了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情况。“总的看,资本市场改革效应不断放大,支持科技创新的产品、工具和服务体系持续健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形成。”严伯进说。
数据显示,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过四成。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当中,超过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深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的共140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70余单,同比增长超过220%。
此外,针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严伯进表示,证监会将会同跨部门协调机制成员单位,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利用境内境外资本市场规范发展,为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