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看重绝对收益能力 基金公司积极布局“固收+”

2025-05-21 09:42 来源: 中证金牛座        作者:万宇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目前我们主推‘固收+’产品。”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固收+”产品正成为公募机构争相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一方面,这一方向契合了投资者获得绝对收益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是出于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增长的需要。公募人士普遍认为,权益类资产有结构性机会,固收类资产具备长期投资逻辑,“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固收+”基金规模新增明显

今年以来,“固收+”产品逐渐受到基金公司的推崇,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规模持续攀升。根据基金一季报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场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小于30%)在内的“固收+”基金一季度总规模新增超千亿元,相比2024年下半年,规模新增幅度明显。

发行方面,根据中信证券的统计,今年一季度,公募固收类基金发行规模约1210亿元。“固收+”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出现不同幅度回暖。相较2024年,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募集规模由3.90亿元上升至6.44亿元;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平均募集规模由15.22亿元上升至20.64亿元。

一些基金公司通过“固收+”产品,实现了规模的大幅增长。多家基金公司“固收+”产品规模增长达到百亿元级别,中欧基金、中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永赢基金、富国基金等“固收+”产品规模增长位居前列。其中,中欧基金的“固收+”产品一季度规模新增177亿元,领跑市场。

进入二季度,基金公司仍然选择积极布局,并密集发行二级债基等“固收+”产品。比如,贝莱德基金就发行了贝莱德富元添益,其发行份额超10亿份。东方红裕丰回报、联博汇利等多只“固收+”产品正在发行。仅5月19日当天,就有汇泉安瑞回报、创金合信文丰、国联稳健增益三只“固收+”基金启动发行。接下来,中信保诚基金还将发行“固收+”产品中信保诚汇利。

契合投资者需求

近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行动方案》明确提及,要支持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及资产配置型产品的发展,并大幅提升其产品注册效率。业内人士认为,中低波“固收+”产品或迎来布局良机。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除了近期频频有“固收+”基金新发之外,不少公募机构还对旗下绩优“固收+”基金进行持营操作,一方面渠道部门力推“固收+”基金;另一方面,品宣部门也对这类产品进行大力宣传。

上银基金认为,以债券资产打底、权益增强收益的“固收+”产品,既能在债市波动中力争票息收益,又能通过适度权益仓位捕捉股市的结构性机会。一位“固收+”基金经理表示,大量的投资者需要在持有一定期限后能获得正收益的基金产品,尤其是经过几年权益市场的起伏,一些投资者更看重绝对收益能力,“固收+”基金的产品特点较好地契合了这些投资者的需求。

一些“固收+”基金确实在稳健回报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广发聚泰混合A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6月,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广发聚泰混合A的总回报率为74.25%,年化回报率达5.77%,值得一提的是,广发聚泰混合A成立以来的所有自然年度全部实现正收益。广发聚泰混合A在回撤控制方面表现不俗,截至2025年4月30日,其近一年最大回撤幅度为0.93%,拉长时间线来看,近三年最大回撤幅度为2.35%。

另外,上银丰瑞一年持有期混合A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该基金自2023年12月成立以来,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回报率为15.70%,最大回撤幅度为2.34%。

某中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坦言,在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有限,ETF成本投入高,短期难以取得突破的背景下,“固收+”基金等固收类产品成为基金公司规模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银行渠道在选择销售固收类产品时,会重点关注绝对收益、最大回撤、正收益概率(持有一段时间的正收益概率)等指标,“固收+”产品相对更好进入银行渠道。

具备长期投资逻辑

上银基金认为,当前部分资金在不确定环境中倾向于通过动态平衡寻求可持续收益,市场整体处于“防守为主,伺机进攻”的阶段。展望后市,金融市场宏观流动性或趋宽松,整体利率不具备上行空间,因此固收类资产具备长期投资逻辑,与此同时,权益类资产的结构性机会涌动,可保持谨慎乐观。“固收+”产品正成为穿越经济复苏周期的优质配置标的。

中信保诚汇利的基金经理郑义萨表示,短期内债券市场受政策观望情绪影响,或维持震荡格局。“在利率债方面,目前中短端品种确定性相对更高。随着降准降息政策落地,中短端品种的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强;长端利率受突发事件、经济增长和物价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不确定性相对更大。”此外,他还关注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红利策略、困境反转策略等方向已经出现了一批风格稳定、策略成熟的绩优基金,这些基金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向”。

广发聚泰混合的基金经理宋倩倩表示,二季度,预计部分债券票息投资策略确定性好于久期策略,同时可积极关注风险偏好再平衡带来的久期交易机会。可转债层面,关注大盘稳健类品种以及偏债型品种的投资机会。在权益市场方面,近期市场或继续在震荡中消化科技主线的高估值,可等待宏观变量因素的逐步明朗化。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