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 > 正文

缺乏核心吸引力 LOF成为被市场遗忘的角落

2025-05-16 09:05 来源: 中证金牛座        作者:张韵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几乎与ETF同期问世,各自发展却大相径庭。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产品为何沦落至几乎被市场遗忘的境地?

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15日,LOF已经将近两年没有新产品问世,其总规模尚不足ETF规模的二成。今年以来,不少LOF产品业绩可圈可点,只是规模增长依然不明显。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相当部分的机构目前对LOF的关注研究甚少,有观点认为:“供需两端均没太多需求。”谈及LOF产品发展受阻,多位业内人士将其归因为在投资透明度、交易机制以及流动性方面不具备优势。虽说这一产品既可以通过一级市场申赎,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既有指数型产品,也有主动投资型产品,看似面面俱到,却也面临着缺乏核心吸引力的尴尬。尤其是在二级市场交易上,流动性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谈及LOF的未来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主动策略的LOF或成为新方向,毕竟目前ETF领域中尚未有主动策略产品,LOF在这方面可能具有一定差异化优势。若采用主动策略,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将成为投资者的首要考量因素。

将近两年未上新

LOF是一种既可以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的基金类型。自2004年我国首只LOF产品问世以来,LOF发展至今已有超过20年时间。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5日,全市场已成立的LOF共有398只(主代码口径,含转型为LOF的产品),产品类型较为多样化,涵盖权益型、债券型、商品型、FOF、QDII等多种投资类型,甚至还有ETF联接LOF类的基金。整体看,LOF产品以主动投资居多,被动投资的指数类产品达125只。

与同为2004年问世首只产品的ETF相比,LOF的发展稍显冷清。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ETF市场产品总数超过1100只,总规模已超过4.1万亿元。尤其近年来,ETF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总规模相较2023年增逾80%。LOF产品自2016年创下单年新成立超60只的纪录后,近年新发节奏趋缓,目前其总规模约6291亿元,仅约ETF规模的15%。

值得注意的是,LOF已经有将近两年的时间没有上新。最近问世的一只产品还是2023年7月成立的红土创新科技创新股票型基金(LOF)。该基金在首个封闭期结束后于2023年7月24日自动转为上市型开放式基金。

同为可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为何数十家基金公司扎堆布局ETF,而对于LOF,却鲜有基金公司问津?

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产品经理林立(化名)表示,就产品布局角度而言,通常来说,需求是驱动基金公司布局新产品的重要因素。对于LOF产品,主要是供需两端均没有太多需求,所以基金公司布局较少。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陈乐(化名)也表示,从投资者需求角度出发,虽然LOF与ETF同样是场内基金,但基金投资透明度较低、费率较高、流动性不足,投资者参与意愿不高,这导致基金公司缺乏布局动力。

三大因素制约发展

陈乐表示,一方面,作为同样可在场内交易的产品,ETF通常为被动指数型基金,基金持仓公开可查,且其每日披露申购赎回清单,这使得其具备较高的透明度。LOF仅能通过季度报告披露投资组合情况,相比之下投资透明度较低。

另一方面,ETF采用实物申赎机制,交易时段实时更新IOPV(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可帮助投资者判断交易价格的偏离情况,减少场内折溢价。LOF缺乏此项机制,整体交易效率较低。基于相对较低的投资透明度及交易效率,当前LOF场内流通份额少,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普遍低于ETF,流动性不足使得投资者可能会面临买卖困难或买卖价差较大的问题。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LOF产品的二级市场场内流通规模尚不足450亿元,超百只基金场内流通规模均不足1000万元。有的LOF产品单日场内成交金额甚至可能不足1000元。

基金费率方面,目前LOF产品中管理费率最高的可达每年1.8%。超过260只产品的管理费率在1%及以上;管理费率最低一档为0.15%,仅5只产品实行该费率水平。ETF产品中,管理费率最高的为1%,仅有2只产品;九成以上ETF费率在0.5%及以下,实行最低一档费率0.15%的产品超300只。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解释,LOF产品费率相对较高也有其原因。LOF产品设计相对复杂,操作需要兼顾场内和场外两个市场,运营成本比单一的场内或场外产品更高。这也使得此类产品降费空间有限。

此外,林立认为,虽然都是场内交易产品,但ETF可以融资融券,LOF只能现金申赎,资金效率较低。ETF流动性更好,操作便利,资金到位快,效率更高。

一系列掣肘因素使得LOF似乎面临着较为尴尬的处境:对于想在二级市场交易的投资者,即便LOF的申赎套利门槛更低,但他们更偏好流动性强的ETF;对于偏好场外申赎基金的投资者,LOF虽具有可以转场内交易的优势,但因场内流动性不足缺乏吸引力。

谈及就相关掣肘因素进行改进后,LOF是否会迎来新发展时,基金人士赵智(化名)直言,改进涉及流程比较麻烦,基金公司可能“更偏好直接推现成的ETF”。

部分LOF提示溢价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部分LOF产品的业绩可圈可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收盘,无论是场内交易价格,还是场外净值表现,均有超半数LOF实现正收益。其中,30余只基金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0%。

近日,部分LOF产品频频出现场内溢价现象。例如,5月12日财通基金公告称,截至当天午间收盘,财通福瑞混合LO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若当日溢价幅度未有效回落,公司将有权采取盘中临时停牌、延长停牌时间等措施警示风险。

5月11日晚间,华宝基金公告称,近期,新机遇LO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溢价风险。若投资者以高溢价买入新机遇LOF,将承担额外的溢价成本以及未来溢价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从盘面来看,溢价现象的背后或暴露出LOF产品场内流动性不足的弊端。财通福瑞混合LOF在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当天的成交金额约1.6万元,新机遇LOF在发布溢价风险提示的交易日(5月9日)成交金额不足2000元。5月以来,2只基金日均成交额均不足2万元,前者个别交易日的成交额不到200元。

这意味着,对于此类LOF产品来说,即便只是少量资金入场,也容易带来场内交易价格的大幅溢价。以新机遇LOF为例,该基金5月9日成交金额超过1800元,当日收盘直接拉升至上涨超9%。

据了解,与ETF一样,折溢价的出现是触发LOF套利的重要驱动力,确实也有部分资金专门做LOF套利,但由于基金场内规模较小,很容易被资金所操纵。此前就有因涉嫌操纵LOF市场而被处罚的案例。2024年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有投资者因操纵31只LOF产品而被“没一罚二”。

对于LOF的未来发展趋势,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站在现阶段研判,趋势可能尚不明朗,基金公司一般会结合投资需求、产品形态、市场环境等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评估产品需求,决定产品布局方向。陈乐认为,若与ETF一样主要采用被动策略,LOF可能很难占据优势;若采用主动策略,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仍是投资者的首要考量因素。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