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新质生产力与我国产业链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兼评述《解读新质生产力》

2024-06-07 09:52 来源: 新华出版社        作者: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解读新质生产力》(以下简称“本书”或者“书”)一书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的阐述十分详细、全面,对全国各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书中提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

一、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链的影响非常大,推动了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等各环节的升级和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新质生产力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平台,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打破了传统产业链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供应链的透明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实现实时沟通和协同,提高了供给侧效率和灵活性。相比于传统手工生产模式,新质生产力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生产计划的优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产品的个性定制化,重塑了产业价值链,推动传统的生产制造环节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引发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先破后立”,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延伸、变革传统产业链,推动智能制造、“东数西算”等新兴产业日益壮大。蒙牛集团通过数智化战略,实现供给侧和消费侧等全产业链的全要素数智化转型升级,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其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产业链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重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和优化用户体验,使整个产业链更加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推动产业链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以数据流为牵引,实现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深度分析,生产效率提升30%。

二、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科技革命和经济变革之间存在周期性的耦合,新质生产力关键因子没能同步跟进

科技革命和经济变革之间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耦合,新质生产力中的一些关键因子尚未完全适应变革需求。其一,产业链环节薄弱。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较为薄弱,缺乏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制约了整个产业链的融合发展。部分地区或行业的研发实力不足,缺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创新机构,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能力受限。其二,品质监管和溯源难题。新兴产品涉及新的品质监管标准和技术指标,传统的产品监管体系无法完全适应,产品品质监管不足。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难以获取完整可靠的产品信息,溯源成为难题。其三,政策和法规不完善。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属于新兴领域,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这些新兴领域的监管和规范尚不够完善,领域界定不清晰,影响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步伐。其四,产业生产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等没能进行适应性改变。在新质生产力传导下,产业生产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等要进行技术和市场环境适应性改变。但是,传统制造业中新技术应用不足,很多企业仍然沿用过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未能充分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甚至,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对新技术及其应用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缺乏推动技术更新的动力和意识,使得新质生产力难以在整个产业链中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制约了产业链协同发展。其五,现有基础设施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新技术的作用下发生变革,不同行业的产业链在融合过程中,需要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可是,我国部分地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已无法完全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和业务需求:信息网络不完善,互联网接入速度、带宽以及覆盖范围还无法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研发创新平台不足,研发力量不足、科研设施不完善;物流设施和配送网络滞后;现有基础设施的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二)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信息孤岛与数据壁垒现象严重,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面临挑战,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制约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其一,信息不对称。各个环节之间信息流动不畅、信息获取不均衡,导致各方往往处于信息的被动接收状态,难以做出准确决策和开展有效协作,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和质量。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导致信息扭曲,降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度,引发利益纠纷,严重影响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出现数据滥用和算法歧视的现象,导致社会不公平。其二,数据共享、安全性和隐私问题。新质生产力将数据视为关键生产要素。随着数字化生产方式的推广,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链融合需要各环节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但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数据泄露、信息监控等威胁,个人数据安全和隐私面临挑战。其三,知识产权保护。新质生产力涉及多种技术的交叉应用和融合,导致知识产权边界模糊,不同技术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关系复杂,难以明确界定和保护。而法律法规与技术发展之间具有不同步性,法律法规滞后无法有效覆盖这些新形式和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将阻碍创新和合作的积极性,降低协同发展的预期。

(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标准多元化,跨界合作与融合依然存在一定的阻力

其一,技术标准的多元化对协同发展的影响较大。由于不同环节和企业间存在着各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技术兼容性和互联互通方面的问题,使得不同环节之间的对接和衔接变得困难,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技术标准的多元化也使得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变得更加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沟通、协调和整合各方的要求和标准。其二,跨界合作融合不足,组织协同难度大。产业链融合发展需要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资源充分整合。然而,由于参与产业链的各方利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等,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可能会受到利益分配、管理体系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高效的资源整合。一些强势的节点往往主导着整个产业链,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资源,而弱势节点则可能面临着利益被挤压的风险。这种不均衡的利益分配局面不仅不利于产业链的稳定发展,也容易导致合作关系的失衡与破裂,协同发展受阻。产业链各环节缺乏有效的创新协作机制,限制了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速度和深度。

(四)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环保、资源节约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在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挑战

在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际操作的矛盾。尽管企业和组织普遍提倡可持续发展,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成本、利润、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产业链上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和投入,但目前金融体系对于新质生产力相关投资的支持尚不够充分,存在资金和投资瓶颈

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技术、颠覆性创新等因素,通常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传统金融机构对高风险项目的支持度较低,缺乏对新兴产业、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信心,风险偏好不足,为新质生产力领域提供有效支持存在瓶颈。资本市场的配套制度和渠道不够成熟,受私募融资、股权融资等途径限制,无法充分满足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融资需求。

(六)全球经济波动、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技术风险等偶发性全球供应链风险对产业链的稳定运作带来较大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协同发展还面临地缘政治、全球经济波动、贸易纠纷、跨国供应链受到冲击和制裁措施等风险,产业链协同发展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风险挑战,对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和协同发展造成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汇率变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都会对产业链的资金链、成本和盈利带来不确定性。

三、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整合路径和对策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双方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产业链升级和转型,促使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加强协同合作,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创新驱动,新业态孵化助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鼓励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孵化创新型企业。增加对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工厂、物联网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提供风险投资、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融资支持等方面的支持,孵化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为产业链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整个产业链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转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优化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协同作战,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效益共享。推动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

(二)建立共享平台,破解资金难题,助力产业链发展

构建产业链上的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经验沉淀。建立面向新质生产力行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科技金融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阶段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融资需求。探索并推广新型金融工具,如股权众筹、创业板、科创板等,丰富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与新质生产力企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制定更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政策,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更多税收优惠、补贴支持等激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参与支持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投资。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共担风险的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对新质生产力投资的信心,并降低投资风险。

(三)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跨国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国际互信与合作,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外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国际协同发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四)风险管控,应对全球供应链风险

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分散风险,避免对某一地区或企业的过度依赖,提高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强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供应链透明度、监控和预警机制,减少突发事件对产业链的影响。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对地缘政治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技术风险等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克服供应链中的技术风险,提高生产线的快速调整能力。

(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制定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新兴技术领域的监管责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增强国内外产业链的互操作性。打造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支持。

(通振远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张丹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