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国企分拆阵容日渐壮大

2022-05-23 09:09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问之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5月18日,广电运通子公司中科江南正式在创业板上市,广州国资系统完成首例“A拆A”;5月15日,海康威视子公司萤石网络寻求科创板上市,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已回复;5月10日,中国长城子公司长城信息寻求创业板上市,已发出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从打“头阵”分拆上市至今,国企分拆势头不减、捷报频传,阵容日渐壮大。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3家国企披露分拆事项及最新进展,部分拟分拆的子公司已处于“注册生效”“提交注册”“已问询”等状态。若将时间推至2020年,A股国企分拆大军则近40家(剔除分拆至港交所或境外,及已终止),且已有9家顺利交卷。

值得注意的是,实力雄厚的中央国有企业拟分拆的同时,已有12个省份的地方国有企业有所行动。其中,上海、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广东以3家领先。就产业而言,拟分拆的子公司多聚集在战略新兴行业,谋求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以寻求“合理估值”。

5月18日,国资委召开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明确要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重点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实现板块归属清晰。集团公司要系统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必要的也可单独上市。

“要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会上表示。

多家国企分拆迎“新进展”

借力资本市场谋求做大做强,一大批国企分拆项目正在稳步推进。5月18日,广电运通子公司中科江南于创业板上市,广州国资系统完成首例“A拆A”。作为广州市国有控股企业,广电运通主营业务覆盖金融科技、公共安全等领域;中科江南则为集财政信息化建设与金融信息安全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软件公司。2018年,广电运通收购中科江南46%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中科江南融入广电运通金融科技整体布局四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实现了跨越式的高质量发展。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科江南分别实现营收3.93亿元、5.87亿元、7.38亿元,归母净利润7115.64万元、1.25亿元、1.56亿元。

2020年3月,广电运通披露拟分拆中科江南于创业板上市预案。就分拆进程来看,尚算顺利。2020年11月17日,中科江南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受理;2020年12月14日,已问询;2021年9月10日,上市委会议通过;2021年12月20日,提交注册;2022年1月18日,注册生效;历时14个月。

“分拆上市是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手段。”广电运通在公告中直言,“通过本次分拆,中科江南的发展与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进而有助于提升公司未来的整体盈利水平。”

同样迈出实质性一步的,还有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江苏国泰。创业板发行审核信息公开网站IPO详情显示,江苏国泰子公司瑞泰新材已于2022年3月15日注册生效。“瑞泰新材将会根据中国证监会及深交所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开展后续工作。”江苏国泰在4月8日披露的瑞泰新材分拆上市进展中表示。

此外,2020年4月已启动分拆的海康威视,也终于“提速”。2021年12月13日,海康威视子公司萤石网络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2022年1月11日,萤石网络审核状态调整为已问询,目前公司已对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作出回复,后续还将经历上市委审核及提交注册等环节。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海康威视再次披露分拆意向,并启动海康机器人境内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最新进展显示,2022年以来,多家A股国企拟分拆的子公司已奔走在IPO路上。如福建国企星网锐捷子公司锐捷网络已于1月24日创业板“提交注册”,两家央企海康威视、中国长城的子公司均“已问询”。

央企、各地国企分拆“踊跃争先”

就分拆国企的分布而言,2020年以来披露分拆的34家国企中,央企为10家,地方国企占比近七成。其中,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江西均有3家;安徽、湖北、吉林、辽宁、山东、四川各1家,呈现出“踊跃争先”的景象。

事实上,从时间轴来看,A股分拆政策开闸以来国企多打“头阵”。2020年上半年,中国铁建、海康威视、上海电气、长春高新等一众实力雄厚的国企纷纷披露分拆意向或预案;下半年又有广电运通、建发股份、徐工机械、新钢股份、片仔癀等国企扎堆披露分拆信息;2021年又有赣粤高速、兴发集团、上汽集团等多家国企入场……

就拟分拆的地方国企具体地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国企行动颇为积极,在A股分拆上市政策通道打开后抢先“尝鲜”的同时,阵容不断壮大。以上海为例,2020年以来,上海市国资委旗下已有上海电气、上海建工(已终止)、上汽集团、上港集团等披露分拆事项。

其中,2021年1月最先披露分拆意向的上海电气,子公司电气风电已于2021年5月19日正式登陆科创板,并成为“A拆A”新政后国资分拆上市第一股。随后,2021年11月,上汽集团披露拟分拆子公司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目前已披露预案;2022年1月,上港集团加入分拆大军,公司管理层启动分拆锦江航运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分拆预案尚在酝酿中。

再看浙江省,2021年9月,物产中大子公司物产环能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成为浙江省国资国企首单分拆上市过会项目,也是A股全市场首单“主板拆主板”分拆上市项目。目前,物产环能已顺利上市。此外,浙江省内,尚在分拆进程中的国企还有宁波港及浙数文化。宁波港子公司宁波远洋的上交所主板上市申请,已于2021年9月获证监会受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控股的浙数文化,则拟分拆浙报融媒体科技至科创板上市,目前已披露分拆预案。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已有9家国企顺利完成分拆,央企占据两席。其中,大批率先启动分拆事项的国企,其子公司在2021年成功完成IPO。如辽宁成大子公司成大生物、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上海电气子公司电气风电、中国铁建子公司铁建重工、中国中铁子公司高铁电气、厦门钨业子公司厦钨新能、物产中大子公司物产环能等。2022年,广电运通子公司中科江南、铜陵有色子公司铜冠铜箔也已成功上市。

分拆新业务寻求“合理估值”

“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央企业整体上市公司,或因技术业务发展产生了新业务,或因资本市场认知发生变化,由于内部业务板块多而被资本市场低估。”翁杰明在5月18日专题会上表示。

就国企分拆的产业来看,战略新兴产业依然为首选。而在实力雄厚的国有上市公司背书下,分拆的子公司从前期引战至上市募资等,亦受到投资者追捧。

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传统有色金属企业拟分拆的,多为产业链下游延伸的高景气细分赛道。如铜陵有色将主要从事“PCB铜箔和锂电池铜箔”生产的子公司铜冠铜箔,分拆至创业板上市。在申购阶段,铜冠铜箔便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原计划募资12亿元的铜冠铜箔,发行后净募资逾34亿元,超募近3倍。

同样拟分拆铜箔业务的还有江西铜业。2022年2月,公司披露,拟筹划将主要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子公司江铜铜箔分拆至A股上市。而在此前,江铜铜箔已完成前期混改及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天眼查显示,蜂巢能源、双百基金、中信证券投资、誉华基金、江铃鼎盛等均于2022年1月投资入股江铜铜箔。最新进展显示,2022年4月,江西铜业已披露分拆预案。

上汽集团拟分拆的捷氢科技,则是“因技术业务发展产生新业务”的典型案例。资料显示,捷氢科技主攻氢燃料电池,公司已具备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电堆与系统设计开发和量产能力及氢燃料电池整车适配开发能力。天眼查显示,捷氢科技自成立以来已完成五轮融资,最新一轮A+轮融资于2021年11月3日完成,中国国有企业混改基金、安亭实业、凯辉基金、隐山基金等均于该轮增资入股。2022年5月20日,上汽集团分拆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相关议案,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此外,多家国企也在分拆目的中,不约而同提及“获得合理估值”等。如新钢股份在分拆预案中直言:“目前钢铁上市公司估值普遍偏低,本次分拆上市有利于资本市场对公司不同业务进行合理估值,使公司优质资产价值得以在资本市场充分体现,从而提高公司整体市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广电运通、中国西电亦表示,分拆有利于资本市场对公司不同业务进行合理估值,使公司优质资产价值在资本市场得以充分、合理的体现。

责任编辑:谢玥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