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将进酒Bar > 正文

【将进酒Bar】范仲淹:一个把“宫斗剧”演成“传奇剧”的男人

2021-12-30 17:24 来源: 中国财富网        作者:九公子的碗 1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职场中,你是否遭遇过“背锅”、被同事排挤孤立、被上司嫉妒打压……因而郁郁不得志,抱怨上天不公之事?是否每天为了四位数的工资拼死拼活地加班却看不到升职加薪的出路而苦恼?

莫着急,且看古往今来,有多少贤能志士都是在被贬谪途中才写出流传千古的名言绝句,又有多少圣贤“披荆斩棘”愈挫愈勇,才最终成为了万人敬仰的大英雄。

你看,就连千古圣贤范仲淹也逃不开职场中的勾心斗角。

(来源:摄图网)

作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代言人,耿直的范仲淹向来都是一心为公,从不看谁的面子和关系过活,生生把“历史宫斗剧”演成“人物传奇剧”。

不得不说,古代搞改革,是个危险系数巨高的工作,既要搞清领导心意,又要搞好同事关系,同时还得提防对方阵营的“明枪暗箭”,不然一个不小心就再无翻身之地。被范仲淹改革触碰了利益的人,为了拉范公下马,破坏改革,精心编排了一场暗流涌动的栽赃。

第一步,无中生有,动摇君心。

庆历四年夏,正是范仲淹、富弼日夜谋虑,推行庆历新政的关键时刻,然而被罢黜枢密使职务的夏竦正密谋着一场骇人听闻的栽赃。

起因就在于,范仲淹的学生石介得意忘形,自认看到了庆历新政改革的希望,兴奋之下写了《庆历圣德颂》一文,大赞革新派,直指保守派的夏竦等人为大奸,这让本就遭受事业打击的夏竦更为扎心。

夏竦小人之心,看不得对手如此“蹬鼻子上脸”,于是暗箱操作,让一个小侍女模仿石介笔迹,偷偷把石介给富弼写的书信内容作了手脚:把“行伊周之事”改成“行伊霍之事”。伊尹和霍光都曾行废立天子之事,意指石介劝说富弼等人要废掉当今皇帝,另立明君。这简直是大逆不道之言。为了坐实这项罪名,夏竦甚至替石介伪造了废立诏书,然后撒布谣言,坐收“渔翁之利”。

宋仁宗生性就耳根子软疑神疑鬼的,改革重要还是皇位重要,心里明镜儿似的,于是乎“帝虽不信,而仲淹、弼始恐惧,不敢自安于朝”。

第二步,釜底抽薪,瓦解范公“朋党”。

苏舜钦作为范仲淹重点培养的对象,被范仲淹“提举进奏院”,成为了进奏院的一把手,相当于现在的驻京办主任,责任重大。

时值进奏院祭神,苏舜钦组织了一次文人老友聚会的饭局,大家写诗调侃,玩得不亦乐乎。吃酒作乐本是寻常事,谁曾想,正当他们睡的睡、醉的醉,余兴未退之时,反对派代表——御史中丞王拱辰拿着宋仁宗的手谕从天而降,把还在美梦之中的苏舜钦一干人等“一网打尽”。

(来源:摄图网)

原来在宋朝,公务员是不允许到高档酒店消费的,公务接待也是不行,更何况苏舜钦还动用了一部分公款——这次饭局是他拿着卖单位废纸换来的钱组织的。

这让王拱辰拿住了把柄,以“监守自盗”的罪名上奏朝廷,参与者全部受到惩罚,其中还包括了宋诗第一人梅尧臣。苏舜钦也被削籍为民“永不叙用”。这便是史上著名的“进奏院狱”。

这下,范公所谓“朋党”支离破碎,丞相吕夷简也与他处处作对,整个官僚集团骚动不安,加之宋仁宗心生疑忌,改革之心摇摇欲坠,最终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面对政敌层出不穷的“宫心计”,范仲淹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坚持真我,敢于直言道出职场中的政治“潜规则”,凭借自身过硬的业务能力,游刃有余地化解对手的刁难,制造了多次职场生涯的高光时刻。

(来源:摄图网)

天圣7年(1029年),范仲淹多次请刘太后撤帘罢政,还权于仁宗皇帝。一番话语犀利直白,让当初举荐范仲淹的晏殊和仁宗皇帝本人都瑟瑟发抖。不出所料,刘太后大怒,立即下旨把范仲淹贬到边陲小县去做了通判。

这下范仲淹在朝堂出了名了,他的“胆大包天”让支持他的同事和士大夫们赞誉“此行极光”,同时也引起了宰相吕夷简的注意。

吕夷简是刘太后把持朝政的左膀右臂,高居相位这么多年,手里有一箩筐见不得光的事儿,如果让范仲淹这个愣头青死磕上,可就坏了。

于是吕夷简先下手为强,决定试探范仲淹一番,托人给他带了个话: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好自己的嘴,别操心谏官不该操心的那些事。

范仲淹不以为然,耿直地回道:讨论朝廷事务本就是我这个侍从官的分内之事啊,我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吕夷简眉头一紧:既然敲打不醒,那就别怪我耍点手段了。

于是吕丞相反手使了一招最迷人眼球的“捧杀”——让范仲淹升职加薪,调去开封知府,代理首都市长。

这看似对范仲淹来说是条好路,却暗含了吕夷简的三个心思:

其一,首都市长事务繁忙,范仲淹定无暇顾及其他,也就减少了自己被抓把柄的可能;其二,事情一多必然要出差错,若有了差错,就有充足的理由打压排挤范仲淹;其三,提拔对手,不仅可洗清打压异己的嫌疑,还能博得重才爱才之美名。

一石三鸟,岂不美哉!

不过,好的宫斗剧就是要有来有回。我们的“宫斗男主”范仲淹可不是吃素的。

他走马上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凭借其过人的业务能力将当地做得政通人和,整座城市焕然一新。百姓们也惊讶于老范的雷厉风行,纷纷伸出大拇指给我们的大男主点赞:“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城无事有希文!”

不仅如此,范仲淹早就知道吕夷简肆无忌惮地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了,于是顺藤摸瓜详细摸查了一番,画了个思维导图——“百官图”呈给了仁宗,展示了朝廷官员升迁的次序,顺带揭露了吕夷简安插亲信的种种罪行。

可惜吕夷简老奸巨猾,反而讥讽范仲淹迂腐,污蔑他“离间陛下君臣”,再一次搬出了“朋党”这一罪名。皇帝自然是害怕“朋党”之说,于是老范终究不敌老吕,再次被赶出朝廷,贬为饶州知州。

不过没变的是,这次送别,依旧有许多人载酒前来,称誉“此行犹光”,再次成为了范仲淹的高光时刻。

至难得者,民心也。

可以看出,所谓“高光”并非只是职场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也可以是大众民心的获得。

早年间,范仲淹在泰州做盐仓监官,他眼见“风潮泛溢,渰没田产,毁坏亭灶”,便立刻上奏朝廷,“调四万余夫修筑,三旬毕工。遂使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这便是那道丰碑般的“范公堤”。

除此之外,范仲淹还在睦州修建了严子陵钓台,向世人倡导宣扬“使贪夫廉,懦夫立”的钓台之风。在做苏州太守时,他买下南园,创办学府,为国培育济济人才。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官吏,一旦查清,他便毫不留情地从官吏名册上划掉,任何人从中劝说,他都不为所动,“一笔勾销”的佳话,至今流传……

一幕幕“高光时刻”惠及了无数的百姓,又有不计其数的后人在他的影响和启发下正直前行。

(来源:摄图网)

范仲淹多次贬谪的背后,都是因为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谏言而惹怒了当权。但不管自己是升官还是降官,范仲淹每到一地,总会不遗余力地兴利除弊,做很多惠及地方的事情,可谓是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这样的好官怎能不让老百姓和同事们敬重和钦佩?

“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也成功晋升为百姓心中的“大男主”。以至于多年后,便是范仲淹的后人,连劫匪碰到都会放其一条生路:忠良之后,不可害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些职场“宫心计”在范仲淹的“忧天下之心”下显得微不足道。

大道至简,无非一个“真”字。用最赤诚的初心去对待,总能收获惊喜。

最开始,范仲淹怀揣一颗“真”心寒窗苦读,冷水沃面,断齑画粥,几乎五年都是和衣而睡。范仲淹静心专注读书,博通儒家经典,终进士及第,奠定了良好的学问基础。

(来源:摄图网)

在边塞,他可以谱出兼有爱国激情与浓重乡思之情的名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在被贬途中,也能寄情山水,陶醉于美景之中:

萧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

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潇洒桐庐郡》

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

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

晚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

佳宾何以伫,云瑟与霞杯。

——《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

丰富的学识奠定了他为人为政宽广的视野。踏足朝堂之后,范仲淹同样用一颗“真”心对待每一位朋友。

在主持应天府书院工作期间,范仲淹曾与同事王洙促膝长谈,引为知己。在得知朝廷调王洙任贺州富川县主簿时,范仲淹觉得这项调任不能够充分发挥王洙的才能,于是上疏朝廷,恳请让王洙留在书院继续发挥他讲学的优势。

奏章言简诚恳、情深意切,很快便获得了批准。此后,王洙在应天府书院执教八年有余,欧阳修称其教学“语言初如不出诸口,已而辨别条理,发其精微,听者忘倦。决疑请益,人人必得其所欲。

之后,范仲淹被召回朝廷任右司谏,再次举荐王洙任国子监直讲,让王洙的才能得以进一步发挥。

范仲淹从不以官位论亲疏。在王洙受牵连而被贬职之时,范仲淹还是会与他饮酒和诗,相互鼓励。

后来,已抱病躯的范仲淹听闻王洙在襄州执政期间多有善政、深得民心,内心始终耿耿于怀,认为朝廷大材小用,于是第三次上疏举荐王洙,还保证王洙如果日后有贪赃枉法之事,“臣甘当同罪”。

一生三荐王洙,如此大义不仅谱写了一篇为国举贤的佳话,也看得出,范仲淹是一个从不因个人私利去交友的“真”朋友。

以真心换真心,范仲淹的好友圈里,几乎都是于国肩担任,于友尽心力的朋友。想当初,范仲淹因得罪吕夷简被贬地方,好友王质无视吕夷简的威胁,依旧率兄弟子侄设宴都门,为范仲淹践行。范仲淹问王质:“难道不怕被连累吗?”王质微笑摇头:“愿做范公同行之人,毫不后悔。”甚至还将自己的长女嫁与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缔结两家之好。

此外,老友曹修睦,虽已告老还乡多年,但听闻范仲淹被贬,亦寄诗送来安慰。梅尧臣也赋诗鼓励他:“中园啄尽蠹,未肯出林飞。”还有欧阳修、尹洙、余靖等等都给他坚定的支持。

不可不谓“君子之交”也。

范仲淹的“真”也让他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最初,范仲淹大约十年都在地方当小官,人微言轻,晏殊听闻范仲淹有大才,请他主持商丘应天书院的教务。自此,应天书院的学风顿时焕然一新,四方求学者越来越多,而范仲淹也声誉日隆。

“为学精勤,属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声”是晏殊在举荐状中对范仲淹的评价。范仲淹也一生以晏殊为师,待之以弟子礼。

范仲淹幼时苦难,一生宦海沉浮,而他所经历的艰苦也磨炼了他高尚的情操。

在贬谪旨意刚刚下达的时候,范仲淹作《谪守睦州作》来表明心迹——

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

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

铜虎思犹厚,鲈鱼味复佳。

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在梅圣俞劝他不要像乌鸦一样“招唾骂于里闾”时,写出了惊艳众生的《灵乌赋》:“彼希声之凤凰,亦见讥于楚狂;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一首首诗歌展现出范仲淹坚持理想信念的磐石之心,也充分体现了他所一直坚持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忧民情怀。

其实,范仲淹一生文学创作丰富,但他却没有位列于唐宋八大家中,大概是因为他不醉心于写作创作中,而是将一腔热血投入于为官理政之中,他不是为名也不是图利,只不过是有一颗永远向着太阳与希望的心。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1046年,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邀请写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虽为“古心”,未尝不是“初心”的源流。

(来源:摄图网)

在今日的四川宜宾,一座名为“大观楼”的谯楼(古时筑于城门上用以瞭望的楼)成为观光胜地。作为当时的叙府中心和戎州标志,大观楼据说是仿岳阳楼之大观所建,承载着范仲淹对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焉知范仲淹在其中的贡献又有多少。他“与天下同其安乐”的大胸怀和“乐道忘忧惟道为行”的“至真”与 “至诚”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砥砺前行,最终成为当之无愧的“传奇”圣贤。

所谓“大观在上,中正以观天下”,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去感受,去认知。作为人类唯一不曾断流的文明,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更育人育物,以人而言,造就了诸如范仲淹这样的传奇人物,以物而言,也造就了在中国酒文化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美酒,这其中便有五粮液。

厚植于宜宾4000多年的酿酒文化,从商周时期的窨酒,到唐代的重碧酒、宋代的姚子雪曲,再到明清的杂粮酒、今天的“五粮液”……一种黄泥,一掬清水,一池酒曲,守百年匠心,酿造出时光中的天地至味;天赋五谷,玉成精华,唯求完美,终缔造出“和谐包容、美美与共”的传世佳酿。

所谓传奇,是一种能够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情怀,是一笔中华民族可绵延千年的精神财富,范仲淹如此,五粮液亦如此。

责任编辑:徐丹宁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