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国资系金融公司迎来更严监管

2019-01-22 08:1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莫 王璐 实习生 郭天华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防风险依然是今年金融业监管的主基调,而国资系的金融公司和相关金融业务也将迎来更严监管。一方面,央行将力争在2019年上半年正式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监管办法,一些投资控股多家金融机构的中央和地方非金融国有企业正是未来被监管的重要对象之一。另一方面,根据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大会的精神,2019年要严控金融业务,防止脱实向虚,包括探索建立金融业务和投资基金分类管理及备案制度,建立从集团公司到金融子企业的多层次风险管控体系等。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央企层面,有10余家大型央企都实际控股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金融机构,实际上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而按照公开公布的截至2017年年末或2018年上半年末的数据,这些央企控股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已超过14万亿元。而在地方层面,不少地方国企也涉足金融业务,参控股本地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如天津泰达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北京金控集团等。

“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增强资本实力,优化非金融企业自身的资本配置,促进服务业发展,还有利于增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认知和理解。但一些企业投资动机不纯,通过虚假注资、杠杆资金和关联交易,急剧向金融业扩张,同时控制了多个、多类金融机构,形成跨领域、跨业态、跨区域、跨国境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报告》指出。

除了控股金融机构可能产生一定风险,一些国企盲目开展金融业务的风险也被业内人士所关注。一位国企人士对记者说,有的国企片面追求规模,投资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并且大量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导致风险迅速集聚,投融资及担保能力出现问题,资金链紧张,进而影响到了主业的生产经营。

针对以上风险,监管部门已经有所行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报告》将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和中央企业集团母公司出资设立、专门管理集团内金融业务的资产运营公司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重要分类。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把“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作为今年重要工作之一,而记者了解到,央行正在对五家机构进行模拟监管试点,其中招商局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均为国有企业。

根据目前透露出来的监管方向,未来金控公司将明确市场准入,金融公司或将进行持牌经营,未经许可的机构将不能从事金融控股公司活动。与此同时,未来也应着眼于集团总体,从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所控股金融机构三个层面衡量资本充足状况。

另外,为严格控制债务风险,防止高杠杆投资,金融控股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率应当保持在合理比率之内。同时,对于金控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也将进一步严格监管。

2018年,国资委已经印发相关文件,并组织开展了中央企业金融业务全面风险自查以及中央企业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排查等。2019年,也把防风险列为重要任务之一。

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大会提出,2019年要严控金融业务,防止脱实向虚。会议也指明了下一步监管的方向和要点,强化对期货、信托、基金等金融业务管控,探索建立金融业务和投资基金分类管理及备案制度。严控金融业务新增投资,对主业经营效益不佳、产融结合效果不明显、风险隐患较大的存量业务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严守套期保值原则,严禁任何投机。建立从集团公司到金融子企业的多层次风险管控体系,加强金融业务运行监测,强化金融与产业间以及各金融子企业间的风险隔离。

“防范风险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金融风险是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类,下一步特别要对期货、信托等金融业务进行管控,还要严禁金融衍生品业务中的投机行为。”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表示。

责任编辑:储继军
相关推荐
  • 金融监管首重防风险 多项细则料完善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2019年金融监管重点浮出水面,防风险仍是首要任务。需高度关注金融市场波动形成的风险联动、货币政策传导不通畅带来的融资缺口、信用违约风险等。完善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监管、金控公司监管、地方债务监管等细则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
    2019-01-04 07:37
  • 歪曲金融政策等行为将严惩 哪些主体纳入监管?

    26日晚间,网信办发布的《金融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简称《规定》),重点加强了金融信息服务内容管理,要求金融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六类信息,并明确了违法违规者严重的会被追究刑责。《规定》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2018-12-27 08:27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启幕 商业银行或迎新一轮增资

    由于四大行均被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而《指导意见》提出监管采用“孰高原则”,即当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同时也被认定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时,原则上适用两者之中较高的特别监管要求。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框架,2025年1月1日起,工行和
    2018-12-04 08:21
  • “加强版”金融监管新规发布 将填补监管缺漏

    中国重要的金融机构,将正式迎来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额外监管。11月27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这是对金融机构监管的"加强版"。
    2018-11-29 15:00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