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超控股:实控人称鑫腾华承诺是空头支票

2019-01-04 11:10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中超控股股权纷争大戏在2019年初再度上演“续集”。

在中超控股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罢免黄锦光董事长职务后,深圳市鑫腾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该次大会召集程序错误,投票计票错误,该次决议应当被撤销。公告显示该案将于1月10日开庭。

就在1月2日晚间,中超控股发布公告称,收到股东鑫腾华的承诺书,鑫腾华及黄锦光承认擅自以中超控股名义向江苏京华山一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出具商业承兑汇票2000万元,并表示愿意在一年内还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这是否意味着双方有和解迹象?1月3日上午,中超控股实际控制人杨飞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直言对方的承诺书是“空头支票”,明确表示双方不会和解。记者拨打电话及发送短信联系黄锦光,未获对方回复。

事实上,公告中所述1月10日的“开庭”,能否如期举行,目前都存在较大变数。

鑫腾华实际支付8亿元

2017年“对赌式卖壳”引发的控制权之争,进入2019年还没解决。

2017年10月10日,中超控股宣布控股股东中超集团拟将所持29%股权转让给鑫腾华,转让价款为19.08亿元。此后鑫腾华受让了中超集团所持20%股份,并有继续收购9%股份的计划。但此后鑫腾华并未如期支付第一期股份转让的尾款,中超集团随即宣布合作终止,并准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已交割的20%股份,双方撕破脸“开战”,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1月2日的公告显示,鑫腾华、黄锦光在公告中承认,为向中超集团支付购买大股东杨飞的中超控股股权,在自有资金困难无力筹款的情况下,为了融资还款给中超集团,擅自以中超控股名义向江苏京华山一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出具商业承兑汇票2000万元,给中超控股造成损失。

鑫腾华、黄锦光“再次”向中超控股作出承诺:因此事对中超控股造成的损失,全部由鑫腾华及黄锦光承担,其承诺一年内分期全部还清。承诺书中还显示,鑫腾华及黄锦光“主动提供投资到贵公司的股权投资款8亿元做还款保证。”

事实上,围绕鑫腾华此前已支付的股权转让款,究竟是13亿元还是8亿元,曾引发口水战。如今承诺书中也给出了定论,支付款为8亿元。

不过对于承诺书,中超控股实际控制人杨飞并不满意。他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直言对方的承诺书是“空头支票”,他明确表示双方不会和解。在公告中,中超控股提示风险,鑫腾华所持有的中超控股的股份已全部质押融资且已被多家法院司法冻结或轮候冻结;中超集团也向上海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鑫腾华退还股份并赔偿相关损失及违约金,已支付的8亿元股份转让款预计不足以承担相应损失和违约金,无法为上述承诺书作保证。

是否如期开庭存变数

去年10月17日,中超控股召开的2018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关于罢免黄锦光先生董事长的议案》、《关于罢免黄润明先生董事的议案》、《关于解聘董事会秘书黄润楷先生的议案》等议案,并选举肖誉、霍振平为新任董事。

鑫腾华随即发起“反击”,认为该次大会召集程序错误,投票计票错误,该次决议应当被撤销。

公告显示,该案已由江苏省无锡中级法院受理,将于1月10日开庭。

不过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公告中所述“开庭”,应该是双方交换证据,正式开庭日期尚未确定。

对于可能到来的庭审,杨飞向记者称,已经作了充足准备。

就在去年11月26日,中超控股董事会同意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杨俊持有的科耐特输变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耐特”)17.75%股权,交易价格预计为1700万元。科耐特经营范围包括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电缆附件、绝缘制品、电工器材、电气机械及器材的制造、销售等,这也意味着中超控股正加紧回归“老本行”。

中超控股在此前的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符合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规划,有利于进一步明晰公司组织架构,实现业务板块整合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司对子公司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与风险。”

杨飞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日化肯定不做了,否则上市公司肯定要垮掉。” 记者就相关事宜拨打了黄锦光手机并发送短信,截至发稿时均未获回应。

责任编辑:储继军
相关推荐
  • 东莞控股宣布完成对东莞信托增资

    近日,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东莞控股)发布公告称,东莞控股召开的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向东莞信托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东莞信托有限公司(下称“东莞信托”)已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关于本次增资事项的批复文件,并于2018年12月29日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9-01-02 17:43
  • 飞利信控股方股权被冻结背后现“罗生门”

    飞利信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权被冻结背后,一场“罗生门”大戏正在上演。平安信托以合同纠纷为由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控股方持有飞利信全部股份。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双方围绕保底协议是否为强制签署、超额冻结是否符合规定、股价是否被恶意砸盘、减持是否需要信披等关键细节各执一词。
    2018-12-20 08:07
  • 又一项开放!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获批,A股积极信号显现

    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渗透度的提升,三是进一步落实外资保险、银行机构开展的范围,外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会有哪些举措。
    2018-11-26 07:22
  • 11月来,160家公司发减持公告,控股股东竟成了减持主力,果然吓到市场,游资散户也不敢妄动了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11月以来,共有160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计划减持20.30亿股。减持的主力军是5%以上股东以及控股股东,计划减持的规模达14.30亿股,占比达71%;其中有14家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计划减持3.4亿股股份。
    2018-11-25 14:09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