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蓝夜》

2019-05-31 08:49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作者:【美】琼·狄迪恩 著

分享至

书名:蓝夜

作者:【美】琼·狄迪恩

译者:何雨珈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3221-6

出版时间:2019.5

内容简介:

蓝夜将尽,夏日已去。

该书是琼·狄迪恩的代表作,为了纪念逝去的女儿,她写就此书。

狄迪恩在书中探寻生与死、情感与自我之间的关联:是否我们从根本上无法互相了解,甚至对彼此一无所知?是否因为我们的不同,使我对你的痛苦甚至离去的预兆置若罔闻?是否即便没有生死的阻隔,我们也不曾真正亲密?

关于失去,关于悲伤,关于幸与不幸,关于婚姻、孩子和记忆,关于人们愿意或不愿面对的一切……她说,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失去,就像接受偶尔的急流旋涡和每日的潮起潮落。

作者简介:

·狄迪恩

美国女作家、记者。生于1934年,20世纪60年代步入文坛。她在小说、杂文及剧本写作上都卓有建树,在美国当代文学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琼·狄迪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7年,她又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为对美国国家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颁发的年度奖章。2013年,美国政府授予琼·狄迪恩美国国家人文奖章。

她的写作风格惯用独特的角度审视人生,以简约细腻的笔法刻画人物,她叙述故事时从不巨细靡遗,扭捏作态,而是干净利落、突出关键细节、断裂文句,在字里行间留出一片片空白,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回味的余地。

主要作品有《蓝夜》《向伯利恒跋涉》《奇想之年》等。

译者简介:

何雨珈

自由译者,求学北外与港大,囿于书籍、缝纫机与炉灶之间,自诩“野生生活艺术家”。译有《看不见的美国》《伯纳黛特,你要去哪》《鱼翅与花椒》《当呼吸化为空气》《和孩子一起读的艺术史》《权力之路》《不抓狂人生指南》《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丹麦女孩》《纸牌屋》等三十余部作品。

精彩书摘:

译序

爱是肝肠寸断

认识狄迪恩,是在《奇想之年》。

我被她惊吓到。

是的,是惊吓。她写丈夫猝然离世、女儿接连昏迷这些密集的重大打击,细微至极,读者尚心痛不忍,难以想象作者是如何回忆起那些点滴细节,再大悲大痛一场的。但她就能毫末不遗却又冷静克制,还能让你心中时时涌动着一股肆虐的暗流,看到那汹涌的深情。

《奇想之年》里的狄迪恩,总让我想起身上有优美花斑的母豹,受了伤,蜷在角落,深邃的眸子里是黑漆漆的伤痛;她的文字就是她痛苦压抑的低吼,也是她医治伤口的良药。讲完了,她站起来,放手,作别。豹子,还要奔跑。她还要履行对女儿的承诺,“我在你身边”。

《蓝夜》来临的时候,女儿也走了。

我认识的狄迪恩,变成一头母鹿。她就站在我面前,美丽的眼睛里全是幽蓝的哀伤。她的忧郁,她的情绪,全是脆弱的,易碎的。她不再勇敢了。

她不能勇敢了。她诉说的一切,仿佛喃喃呓语,仿佛绵长忧伤的梦境。既然是梦呓,尽管有时模糊难辨,却也不需要什么克制,不需要什么遮拦,所有的思绪都是那么坦白直接,让有心的人来听来哭。(只有在最后写自己暮年的孤独与病痛时,是平静的,克制的。而这种平静克制,却更让人心碎。)《奇想之年》带给我惊诧的伤痛,像刺入胸口的匕首;《蓝夜》则是久病之人血管上密密的针眼,疼痛慢慢浮上来,反反复复,无计可消;终于,你面对这无望根除的伤,想着漫长的时光都要与此相伴,泪水终于决堤,一溃千里。 

有一首小诗说:“从来没有欢乐的结局,结局总是最悲最伤。”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何况永别。 

我看狄迪恩在书中重复蓝夜到来的光景,重复关于孩子的语句,重复女儿写过的诗,重复金塔纳婚礼那天发辫中的千金子藤、鸡蛋花文身,重复地反思自己在她童年与少女时期扮演的母亲角色,重复着“时光流逝”。 

责任编辑:李艳霞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