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1月权益新基金募集超900亿 追逐“爆款”要理性

2020-01-23 09:33 来源 : 证券时报网     

分享至

2020年偏股基金发行市场上,爆款基金接二连三地出炉。在去年冠军基金经理刘格菘的新基金广发科技先锋引来900多亿元资金追捧后,日前兴全基金老将董承非的老基金打开申购又引来60亿元申购。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7只基金“一日售罄”,多只基金启动比例配售。截至1月21日,今年以来权益基金成立规模已超900亿元,为市场带来较大增量资金。

“其实目前爆款基金发行背后也是银行之间的博弈,这类产品会让资金在银行之间‘流动’,因此各大银行非常重视。一旦发行这类吸金能力非常强的权益基金,会有资金流向自己银行,而不能积极布局的银行可能会被其他银行‘吸金’。”有基金公司的渠道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伴随着市场走强,这一波权益基金发行高潮有望持续。然而,多位基金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在热捧基金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防范风险。

爆款基金频出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1月20日,明星基金经理董承非管理的兴全新视野基金迎来2020年第一个开放期,在单个账户限购50万元基础上也获得众多资金追捧,一天就获得超过50亿元的申购量。

因为太火爆,兴全基金公司官网20日公告,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自1月21日起,兴全新视野暂停接受2万元以上申购、转换转入申请的公告。但是,限制申购量也不减投资者的热情,截至1月21日,该基金获得超过60亿元的申购量。业内人士预期,因近期市场回暖,入市资金较多,这一次开放期可能会引来大量的申购资金。

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日前公告,1月17日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8.680552%,相比募集规模上限80亿元,可推算出当日申购资金达921.6亿元,远超此前睿远成长价值创下的一天700多亿元认购金额的纪录。

其实2020年开年已诞生多只爆款基金。截至1月21日,今年来已有7只新基金“一日售罄”,包括交银内核驱动、泓德丰润三年持有、东方红安鑫甄选一年持有,以及银华、鹏华、交银施罗德、万家基金等四家公募旗下的科创主题基金。此外,1月8日成立的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混合基金,成立规模达113.2亿元,成为今年首只百亿规模新基金。1月13日成立的交银施罗德内核驱动混合基金,一天“吸金”500多亿元,配售比例仅11.06%。随后发行的交银科锐科技创新一天也引来165亿元资金。

Wind统计显示,截至1月21日,今年以来权益类新基金已吸金逾900亿元,为923.22亿元。若剔除指数型基金,主动权益基金合计募集金额也超过770亿元。去年四季度也有较多爆款基金,给市场带来数百亿资金。

多因素导致

基金爆款频出

为啥爆款基金近期密集出现?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发现,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明星基金经理“带货”效应、渠道助推等是主因。

有基金公司渠道人士表示,近期投资者申购热情确实增加很多,去年权益基金整体平均获得差不多30%~40%的收益,赚钱效应吸引了投资者申购,该公司旗下一些业绩不错的基金也有不少增量。从银行渠道看,针对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的营销力度更大,也会给予较好的排期和资源,带来了较大申购量。

另一位第三方销售人士表示,因去年公募基金赚钱效应非常明显,该平台并没有怎么宣传新基金也有不少资金认购,量级还比较可观。在她看来,这一拨爆款基金频出主要还是因为银行渠道发力。银行渠道往往会在一季度追求开门红,因此会加大营销力度。

盈米财富表示,爆款基金出现频次的增加,在反映市场热度回升的同时,也表明投资者对于这些机构管理者的认同。近期几只爆款基金主要得力于由过往业绩出色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经理本身的投资经验比较丰富,长期业绩也比较出色;2020年初市场开始向好,投资者开始更加关注权益类基金。“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观念在2019年的市场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优质基金经理加上实力强劲的基金公司,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具备较大优势。

还有一位渠道人士表示,这种效应未来还会加强,刺激基金公司积极推出旗下绩优基金经理的新产品。很明显,在春节过后,也有一批新基金确定发行档期,包括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博时等基金公司旗下绩优基金经理会在春节后发行新基金。“目前市场趋势不变,预计还将有更多爆款基金出现”。

追逐“爆款”要理性

在这个爆款频出的时期,也有多位基金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要有定力,不要太过追风。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总监王蕊表示,整体上她对爆款基金比较谨慎。其实爆款基金并非今年才出现,2006年、2007年也频频出现爆款基金。不过今年这次爆款基金频出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一是投资者更关注基金经理的过往历史业绩,有些两年业绩好、有些中长期业绩好;二是基金公司会主动限制规模。但实际发行看,偏股型基金发行也是“冰火两重天”,历史业绩好的明星基金经理销售好,其他的则发行平平。

王蕊表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少基金经理存在管理规模半径,太大规模并不利于基金经理管理,目前有不少公司旗下整体规模已经较大,投资者需要谨慎看待。二是,选产品不能仅看过往业绩,核心还是要寻找到基金经理“很出色的原因”,基金经理风格和能力圈,以及基金产品背后的偏好。这些需要从配置角度做选择。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是基金行业一个历史常态。数据显示,历史上发行火爆的基金后期保持较好业绩的并不多,甚至还屡现“冠军魔咒”。虽然明星基金经理之前业绩不错,但很难做到跑赢所有市场行情,因此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的期待值,不要盲目去跟风。

《权益投资者调查白皮书》也显示,近一年来,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通过权益类基金投资实现盈利,收益率集中于0~20%区间。但是,也有近39%的受访者称最近一年陷入亏损。亏损投资者中,半数亏损在10%以内,半数则超过10%。“赚钱难”的问题依旧突出。

还有一位基金公司渠道人士表示,该公司旗下有一只权益基金2019年净值增长55%,在某银行有超一万个客户,但是去年赚30%以上的投资者只有8个。无法坚持长期投资,是影响投资者实际收益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