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专项债新规:笑了股市 惊了债市

2019-06-12 09:06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勤峰

分享至

机构称不要低估债市韧性

专项债新规,笑了股市,惊了债市。

周二,A股大涨,大基建板块涨幅领先;债券期现货联袂下跌,10年期国债期货跌逾0.3%,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4基点;股债市场呈现典型的“跷跷板”走势。

业内人士指出,专项债获得“加持”,着眼点仍是拉动基建,后续基建投资增速上升几无悬念,从供需两方面影响来看,均可能对债市上涨形成一定的制约。不过,基建投资主要扮演的是“托底”经济增速的角色,为配合地方债发行,货币政策也易松难紧,短期内债市有所调整,空间也不会太大。

猜想变成了现实

过去一个多月,债市表现有些怪。不光海外债市“涨”声四起,内部利好也是接二连三,但国内债市始终上涨乏力。

有什么能力压一众利好,让债券投资者如此顾忌?有机构总结出三种说法:一是半年末流动性承压。二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结构性通胀压力料进一步显现。三是宏观逆周期调节可能发力,从而托底和支撑经济增长,推动经济数据回升。

相比之下,前两种说法更有“市场”,因为半年末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和物价数据上涨的压力是现实存在的,第三种更多只是一种猜测。

然而,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保持流动性总量充裕,辅以对中小银行的定向流动性支持,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已明显可控。按照海通证券姜超的说法就是,资金面有波动但无忧。

姜超还说通胀或将见顶,预计PPI已在4月见顶,CPI或在5月份见顶。年初以来,猪价、果蔬价格等由于供给因素的冲击明显上涨,带动CPI持续回升。但进入5月以来,猪价逐渐企稳,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油价、煤价等商品价格也大幅回落。据姜超团队预测,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升至2.7%,PPI同比涨幅回落至0.7%。中金公司陈健恒也称,近期油价大跌,加上消费需求偏弱抑制非食品价格上涨,基本上可认为通胀并不是目前的主要矛盾。

看起来最有说服力的两种说法正在被证伪,关于政策的猜想却变成了现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本文简称《通知》)。这份通知开头就道明了“来意”——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专项债对债市未必“友好”

《通知》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但有两点引起较多关注:一是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二是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天风证券报告指出,此前由于专项债属于债务性资金,不得作为项目资本金,这是一项突破;此前专项债在项目总投资中主要充当补充融资的作用,目前明确相关项目可采取专项债加市场化融资的方式,这是又一突破。

市场普遍认为,专项债的功能获“加持”,着眼点仍是拉动基建,后续基建投资增速上升几无悬念。民生证券发布报告指出,若放开专项债资本金限制,下半年发行专项债或能拉动超1万亿元基建投资。天风证券固收团队测算后也称,如果仅剔除土地储备和棚改项目,下半年专项债可作用项目资本金的规模约在837-2511亿元之间;按照相关规定,铁路等项目资本金要求是20%,在乐观情形下,可以带动投资近万亿元。国盛证券宏观团队预计后续基建投资增速将加速回升,全年增速有望达到6%-10%。中信证券发布点评报告也称,从三季度起基建投资增速将有明显回升,年末将升至8%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专项债虽是债,但对债市未必“友好”。一方面,专项债发力可拉动基建投资,支持经济增长,稳定对经济运行的预期,削弱债市上涨的基本面基础。要看到,今年一季度地方债提前放量发行,在推动基建投资探底回升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专项债发力还意味着利率债供给压力可能上升。本次《通知》特别提到,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力争当年9月底前发行完毕,尽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从往年来看,6至9月份是地方债发行的传统高峰期。今年虽然地方债提前发行,适当缓解了后续供给压力,但要完成9月底前专项债发行完毕的任务,今后几月发行规模仍将不小。中信证券等机构预计,6月份地方债发行额即有望重回5000亿元上方。前一方面可能影响债券需求力量,后一方面则可能带来供给压力,均可能对债券行情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周二,A股市场大涨,上证综指创1个月最大涨幅,大基建板块涨幅领先;国内债市全线调整,10年期国债期货跌逾0.3%,10年期国债成交利率上行4个基点;鲜明的“股债跷跷板”现象已印证了上述判断。

债市调整空间不大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不要低估了债市的“韧性”。

“我们继续看多利率(债)”——天风证券固收团队在点评专项债新规的报告末尾写着这样一句话。该团队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今年基建投资大概率只是发挥“托底”的作用;二是宽货币是宽信用的前提,当前形势下,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中金公司宏观团队也指出,新政策对基建会有拉动作用,有利于在复杂形势下稳定经济,但也不应过度夸大其效果。国盛证券固收团队认为,专项债新规可能降低了债市利率大幅下行的概率,但在控制隐性债务的大前提下,基建投资增速难以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因而也并不构成债市转熊的条件。

记者注意到,《通知》要求,在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券规模基础上,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以往来看,为了保障地方债平稳有序发行,央行通常会更加注重保持流动性充裕,特别是在地方债供给较为密集的时期。考虑到稳定半年末流动性和稳定同业市场发展等需求,当前货币宽松几率也明显高于收紧。由此,从这一点来看,即便短期内债市有所调整,空间也不会太大。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 资金面面露紧色 债市“笑脸”不再

    资金面面露紧色 债市“笑脸”不再

    ​周二(5月14日),债市在连续上涨后陷入调整,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跌0.09%,10年期国债活跃券成交利率上行约2bp。分析人士指出,资金面趋紧与汇率波动共同打压债券市场做多热情。
    2019-05-15 08:44
  • 4700亿元银行永续债待发 对股市抽水效应有限

    4700亿元银行永续债待发 对股市抽水效应有限

    永续债的落地和推进速度可能要比想象中更快,嗷嗷待哺的上市银行“补血”在望。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的政策护航以及当前市场的利率环境,客观上为银行发行永续债创造了良好的时间窗。
    2019-04-08 08:28
  • 股债四六开 3万亿外资情归何处

    股债四六开 3万亿外资情归何处

    数据显示,2018年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股票和债券总规模近3万亿元,其中债券占比约六成,股票占比约四成。从增量结构看,外资也较为偏好债券,2018年外资持有债券规模增长5127.62亿元,持股规模则下降229.35亿元。机构分析称,外资持有人...
    2019-03-06 08:17
  • 把握债市“牛尾行情” 基金瞄准“信用利差”机会

    把握债市“牛尾行情” 基金瞄准“信用利差”机会

    在2018年的大牛行情过后,2019年的债市将如何演绎?多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的快速上涨收窄了债市继续上扬的空间,整体牛市的格局不会变化,今年可能处于阶段性的“牛尾行情”。基于这一判断,许多基金经理将债市淘金的...
    2019-02-22 07:51
  • 国际市场债强股弱或成常态

    国际市场债强股弱或成常态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逐渐显现,全球货币政策趋松,资金大规模流出股市、流入债市,债券收益率全线下行。这也印证了“美林时钟”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应用,即在经济下行阶段,“债强股弱”将成常态。
    2019-02-21 07:41
  • “债牛”摆尾未完 A股“牛头”露角

    “债牛”摆尾未完 A股“牛头”露角

    超预期的金融数据公布后,宽信用效果几何成为市场人士讨论焦点,股债市场似乎也站到新的转折点。机构人士认为,当前实体经济仍有下行压力,预示债牛还未走完,利率短期调整后将重返下行趋势。随着社融企稳回升、企业盈利改善,市场对A股...
    2019-02-19 07:51
  • 2019年以来债市累计有11只债券出现违约

    2019年以来债市累计有11只债券出现违约

    来自企业预警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2019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已有11只债券出现实质性违约,违约金额达78亿元,涉及8家公司。此外,目前还有10家上市公司发行的21只低评级高危债违约风险较大,包括永泰能源、康得新、华业资本、雏...
    2019-01-23 14:59
  • 隔夜资金跌入“1时代” 股债市行情都要来了?

    隔夜资金跌入“1时代” 股债市行情都要来了?

    降准话音刚落,资金实锤还未落,银行间市场资金已跌至“地板价”。继1月7日降至1.379%后,今日隔夜资金利率DR001仍然在同一点位附近徘徊,达到三年以来的低位。市场人士惊呼:钱太不值钱了!
    2019-01-08 21:18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