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正文

纾困民企进行时:银行的探索与突破

2019-01-14 07:44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晓琪

分享至

为民营企业纾困“发令枪”打响后,相关各方积极行动。其中,掌握信贷资金的商业银行成为主力军。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获悉,银行资源目前正加大向民企、小微企业倾斜力度,并体现在末端的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中。不过,在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随之浮现。例如,在具体调配内部资源时,银行应如何向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倾斜?在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背景下,银行应如何把控资产质量?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银行小微贷款“降价”,如何保证经营盈亏平衡?

业内人士指出,从短中期看,纾困措施有望迅速推进;从长期看,如何进一步探索建立切实支持民企发展的长效金融服务体系,将考验银行业和监管部门智慧。

银行资源如何倾斜?遴选客户 激励员工

李品(化名)是深圳地区某股份银行对公业务团队的一名主力。自2018年11月起,他开始调整“跑业务”方式:减少赴上市公司拜访次数,频繁到深圳各地方商会、行业协会承揽业务。

这种变化源于考核机制调整。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总行之前下达2019年考核任务,工作重心包括拉存款、对公授信、小微企业贷款三大部分。其中,小微贷款考核占比从2018年的20%激增至40%。“商会和行业协会集聚大量中小微企业资源,现在银行一线业务人员都往这里钻。”

李品的工作状态是银行业加大扶持民企力度的缩影。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深圳地区调研时发现,伴随纾困政策渐次落地,银行信贷资源逐步向民企和小微企业倾斜。不过,具体如何倾斜、倾斜到什么程度成为困扰部分银行从业人员的难题,他们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

一方面,银行加快从新兴行业的优质民企中挑选战略客户步伐。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招行获悉,招行正在密集调研新兴行业民企,已将16家创新型民企纳入总行级战略客户名单,由总行直接牵头经营。将会有更多代表新动能的新兴民企进入战略客户名单。

平安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也在向重点行业民企倾斜。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介绍,该行聚焦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交通物流、医疗健康、文化旅游、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客群支持民企转型升级。

各家银行通过下放审批权限、绩效考核倾斜等方式激发业务人员从事小微贷款业务积极性。

“过去客户经理做小微贷款热情比较低,原因是单笔金额小,尽职调查、贷后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很繁琐,做一笔小微贷款和做一笔大额授信工作量差别不大,但业绩差别很大。我们银行内部现在提高小微贷款计价水平,客户经理做一笔1000万元小微贷款的收益相当于做一笔5000万元的公司贷款,目的就是提高客户经理从事小微业务积极性。”交行深圳分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介绍。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招行获悉,该行已优化内部考核机制,包括在分行绩效指标体系中增设“两小”企业考核指标,推动分行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按照30基点补贴方式还原分行考核利润及净利息收入,引导分行加大对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对经营机构及其负责人按“尽职免责”原则,建立不良容忍管理机制。

不良红线如何守住?把握尽职免责尺度

在大批纾困资金驰援民企之际,有市场人士担心,如果信贷大水漫灌,以向民企发放贷款绝对额考核银行,银行资产质量可能下降。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承压是必然的,即便监管部门明确对银行贯彻‘一二五’目标不会‘一刀切’,但资产质量仍是银行参与纾困时关注的一大核心问题。”一位股份制银行管理层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胡跃飞表示,银行业净息差在2.2%左右,贷款逾期率在3%左右,不良率在1.7%左右,多数银行信贷风险成本在1.5%-2%。在经济形势趋紧环境下,银行既要努力消化、处置不断发生的不良资产,还要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新增资产质量。

“银行如果管不好资产质量,也就没有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如果风险成本不降下来,融资贵问题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症结就在这里。”胡跃飞指出。

因此,如何在纾困中把控资产质量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一大问点。“银行资金要向优质企业倾斜,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无还本续贷、债转股、贷款延期等组合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纾困核心是区分企业临时性困难和实质性风险。如果是实质性风险,银行在救助上要慎重。”某大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强调,银行资金要针对行业结构调整实施精准灌溉,流向高新技术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是通过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二是支持这些向好行业能有效把控银行资产质量。

对资产质量的担忧在小微贷款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如果符合一定条件,很多地方政府会给予一定比例补偿,但即便这样,还是存在一定敞口。小微贷款不良率攀升会给银行催收带来压力,加大信贷经理工作量,这方面尺度不可能一下子放松。”某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为打消一线业务人员对小微贷款“不敢做”顾虑,银行纷纷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小微企业整体信用风险较高,相比于大中型企业更易出现坏账。如何把握尽职免责制度尺度,在把控不良率和提高基层人员积极性间取得平衡,尤其考验银行的智慧。

“尽职免责尺度很难把握,松了会造成道德风险并引发大量坏账,紧了又会造成客户经理不敢、不愿放款。现在各家银行都在健全尽职免责制度,具体做法各不相同。”上述大型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部相关负责人指出。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其所在银行将金额作为重要考量因素,视损失大小给予不同程度免责。“如客户经理不存在主观责任,一笔贷款损失一两百万元,可给予免责。前不久我们已有类似案例。但如损失上千万元,要完全免责几乎不可能。”

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总行今年对尽职免责管理办法进一步做了修订,一是将放贷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尽量量化;二是扩大尽职免责范围,分行层面为了让尽职免责落在实处,会给予支行差别化不良容忍度;三是在总行尽职免责管理要求下,制定调查和审查模板,明确规定动作。

交通银行的做法是让前台部门介入尽职免责审查过程。“一般银行尽职免责审查都是由审计部门完成,我们现在先让前台部门介入,判断客户经理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尽职、是否存在职业操守问题。由前台部门出具尽职免责意见,这个意见对最终结果权重影响较大。”交行深圳分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介绍。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 信用保护合约主协议发布 助推民企发债纾困

    信用保护合约主协议发布 助推民企发债纾困

    12月2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牵头发布《中国证券期货市场衍生品交易主协议(信用保护合约专用版)》(下称《主协议(合约版)》),通过市场化衍生金融工具,增进民营企业信用,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纾困。
    2018-12-28 08:16
  • 资管产品、险资助力民企纾困 股权“解押”仍需努力

    资管产品、险资助力民企纾困 股权“解押”仍需努力

    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资管产品、保险资金依规参与处置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纾困民营企业的机构阵营再获充实。
    2018-12-25 16:51
  • 国务院部署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支持

    国务院部署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支持

    加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涉企重要政策制定要听取企业意见并合理设置过渡期□ 对民间投资进入资源开发、交通、市政等领域,出台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的指导性文件□ 支持资管产品、保险资金依规参与处置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
    2018-12-25 07:47
  • 保险纾困民企在路上: 已落地两单共7亿元 正加快项目筛选

    保险纾困民企在路上: 已落地两单共7亿元 正加快项目筛选

    11月30日,“国寿资产—凤凰专项产品”通过大宗交易购买上市公司通威股份1.91%股权,由此打响了保险资金纾困上市公司“第一枪”。据上证报多方调查了解,12月,新华资产专项产品也已完成纾困投资。目前,保险专项产品已落地投资的规模合计...
    2018-12-24 07:55
  • 人民银行余文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根源在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

    人民银行余文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根源在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

    余文建认为,数字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深刻改变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催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
    2018-12-09 08:40
  • 三种纾困方案落地 券商百亿资金救援民企路线露端倪

    三种纾困方案落地 券商百亿资金救援民企路线露端倪

    据上证报统计,这是第3个券商纾困民企的具体案例,虽然业内已经有31家券商承诺出资468亿元支持民企,但真正进入项目投资的并不多,从已有的几单做法来看,券商纾困民企方式正初露端倪。
    2018-12-05 08:03
  • 5000亿纾困资金入场 将有效缓解上市民企股权质押风险

    5000亿纾困资金入场 将有效缓解上市民企股权质押风险

    连日来,各路纾困资金加速进场。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券商、险资以及各个地方政府成立或拟成立的纾困专项基金规模超5000亿元。
    2018-11-30 18:28
  • 资本金约束下的困局:上市银行“有钱”难买自家股

    资本金约束下的困局:上市银行“有钱”难买自家股

    从证券时报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银行在股份回购方面的掣肘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回购股份需要消耗所有者权益,这与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方面的特别要求相悖;二是即便是持有不超过3年的库存股,后续的处置方式也缺乏空间。
    2018-11-28 08:31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