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号精选 >  正文

定了!深交所发话,中弘股份成“面值退市”第一股!还有一拨仙股命悬一线

2018-10-18 22:25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吴科任 于蒙蒙

分享至

今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公告称,深交所已启动中弘股份股票终止上市程序,将自公司股票停牌起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今日中弘股份一字跌停,报收0.74元,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正式触发退市指标。事实上,中弘股份昨天的跌停已经决定了其保壳之战的失败,中弘股份将成为A股首只跌破1元退市股,已无悬念。

中弘股份今晚也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自2018年10月19日(周五)开市起停牌,深圳证券交易所自公司股票停牌起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中弘股份内部人士表示,“我们也做了一些事,但市场资金不认,也没办法。目前能做的不多,等交易所的决定吧。”

缩股保壳,已无机会

昨天,中弘股份或许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市场一度热议,中弘股份是否可以通过缩股的方式来保壳。毕竟6年前,闽灿坤B就曾经用这种方法逃过一劫。

6年前,闽灿坤B因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跌破面值,面临退市风险。彼时,闽灿坤B的股价只有0.386港元/股。生死存亡之际,闽灿坤B通过一套“组合拳”,即“重大资产重组理由停牌+实施缩股方案”,成功上岸。今天(18日),闽灿坤B的股价为2.41港元/股。

闽灿坤B与中弘股份最大的不同是,其在触发退市指标前已经停牌。而中弘股份以一字跌停结束了第20个交易日。

陕西宣齐律师事务所范年年律师认为,“中弘股份大概率将成为‘面值退市’第一股。公司想通过缩股来避免退市,已经失去了主动权。而且,现在想采取缩股的手段,目的比较功利,并且公司基本面不容乐观。”

高送转埋下隐患,61.5亿黑洞待解

从股本数量上看,中弘股份可以算一个“胖子”。目前,公司总股本为81.39亿股(全部流通),两市排第92名。有意思的是,中弘股份的股本数量是贵州茅台的6.48倍,但一个是多年来的“股王”,一个却是将退市的“股渣”。

中弘股份今天的局面,与公司多次“高送转”不无关系。自2010年借壳*ST科苑上市后,中弘股份共进行了4次送转。

2010年,每10股转增8股,股本从5.6亿股增加到10亿股;

2013年,每10股送9股,股本从10亿股增加到19亿股;

2014年,每10股转增6股,股本从28.8亿股增加到46亿股;

2016年,每10股转增4股,股本从59.9亿股上升到83.9亿股。

中弘股份的案例,对偏好“高送转”的公司无疑是一个警示。只要公司做好经营,又何惧高股价?看看人家“股王”茅台。

问题当然是没有做好经营。

2017年末,中弘股份爆发债务危机。2017年12月,被曝出下属子公司浙江新奇世界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债务利息违约;2017年12月,大公国际下调了中弘的主体评级。中弘股份控股股东中弘卓业自今年年初以来,其持股连遭轮候冻结。

债务危机来临,中弘股份实控人王永红试图拉“外援”解围。中弘股份在今年2月14日、6月30日和8月27日,先后三次与深圳港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疆佳龙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加多宝集团谋求合作,但最终都宣告失败。

中弘股份资金紧张的背后,或与公司实控人王永红挖下的61.5亿元“黑洞”密切相关。

公告显示,距2017年财报关账窗口期只剩3天时,中弘股份于2017年12月29日向海南新佳旅业开发有限公司预付股权收购款61.5亿元。但截至目前,拟收购的公司股权尚未过户,相关股权收购框架协议已超出有效期。

中弘股份表示,上述交易是由王永红决策,财务总监刘祖明具体执行和操作,未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批。公司已采取向法院诉讼的方式维护公司利益,向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交易对手提起诉讼。该案正在审理中,尚未开庭。

一拨仙股正在袭来

中弘股份走到今天,已是曲终人散。同一天,A股又迎来了一只仙股。10月18日午后,ST锐电盘中触及跌停,收盘下跌4.81%,报收0.99元/股。

根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A股有4只个股的股价低于1元,分别是中弘股份、金亚科技、*ST海润和ST锐电。

此外,有16家公司股价在1.5元以内,距离“成仙”仅一步之遥。其中,*ST凯迪和*ST华信无疑更危险,今日双双跌停,分别以1.02元/股、1.05元/股收盘,若明天继续跌停,将加入“仙股大家庭”。

低价股TOP20(截至18日)

WIND数据显示,今日收盘,A股共有50家公司的股价介于1.5元-2元之间,有267家公司股价介于2元-3元之间。

对于“白菜价”股票的涌现,招商策略首席分析张夏指出,“一两块钱的股票集中出现,一是因为市场回调过大,二是因为基本面差。基本面差的股票,估计以后很难涨上去了。低价股中有‘错杀’是肯定的,但应该不会太多。 ”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