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发力点会在哪儿?

2018-08-04 07:45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作者:毛超   原创

分享至

中国财富网讯(毛超)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为3.3%,接近历史低点,是2004年以来基建增速第三次大幅下滑。8月初,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提出 “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这是自7月23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和7月31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之后再次对积极财政政策作出明确。

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发力的方向在哪?积极财政政策对哪些行业会产生影响?对此,多位市场人士和学者对中国财富网表示,上述会议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透露出决策部门对上半年政策作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的纠偏,从财政政策发力方向来看,未来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周期、基建行业将迎来利好。

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

联讯证券策略分析师廖宗魁对中国财富网指出,从统计局数据上看,基建投资规模在下降尤其在2018年上半年下降得速度非常快。

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6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不含电力)同比增速为7.3%,创历史新低。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上半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仅3.3%,为2004年以来基建增速第三次大幅下滑。

廖宗魁指出,除了基建投资增速在下降,政府融资余额增速也在下降,但财政存款余额增速却在上升,也就是说政府花更少的钱,把多余的资金存在了央行。

据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比上年同期减少2.03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比上年同期减少1.40万亿元,信托贷款比上年同期减少1.50万亿元,两者合计减少量超过同期社融总减少量。此外,财政部门的财政性存款增加3878亿元。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月友认为,2018年上半年的财政政策,确实难言积极。上半年财政赤字率下降,财政支出的钱在减少;税收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的两倍以上,财政收入在增加。

事实上,上述财政政策是在规划内的行为。据201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内容指出,2018年将下调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有利于控制宏观杠杆率中的政府债务,也有利于财政可持续,而且可以为其他宏观调控留出更多政策空间,以应对未来的风险。

张月友指出,2018年是去杠杆之年,中央高度重视控制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和宏观杠杆率,地方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受到压缩。

减税降费并将加码基建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金融委会议都指出,2018年下半年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这被一些人士解读为财政政策的转向,政策已经做出刺激经济发展动作。那么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力点在哪?

廖宗魁认为,从国常会内容来看,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两个大的落脚点:一方面是符合预期的减税降费,国常会提出的650亿元减税计划将有利于研发投入占比较大的科技企业发展;另一方面,1.35万亿元的地方债加大支出超出市场预期,未来几个月,政府融资会明显增加,社融增速有望反弹,基建增速也会从底部止跌回升。

在2018年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此外,将加快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廖宗魁指出,上述专项债券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张月友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下一步发力的空间在减税降费。除了上述两项内容,国常会提出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三条“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属于打破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顽疾的融资担保政策,将有效释放市场流动性,激发市场活力。

地区在中西部、行业在周期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认为,下半年基建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并由东部往中西部倾斜、由城市往农村倾斜,以及海南、雄安等重点区域将受益。从资金层面来看,中西部地区基建支出压力较大,城投债融资需求仍存。

熊园认为,城投公司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仍是地方融资的重要渠道。未来,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或是城投公司的主营业务。由于需要良好收益来维持公司运营发展,城投公司在选择项目时会更为慎重。2018年下半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大概率不会大幅缩水,而是趋于稳定,预计将与2017年发行规模持平,在2万亿元左右。

张月友认为,高铁、收费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和棚户区改造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加快。

廖宗魁认为,未来几个月,政府融资会明显增加,社融增速有望反弹,基建增速也会从底部止跌回升。显然,大周期板块是这轮宽松周期中最受益的板块,尤其是钢铁、水泥、建筑建材等行业。

对于市场对资金是否会流入房地产行业,除了政策“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预期管理外,廖宗魁解释道,货币政策控制的是资金的总量,财政政策调整的是资金结构,对于控制资金用途的财政政策资金,其流入房地产可能性很小。

责任编辑:梁肖廷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