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财政金融政策转向全面宽松?专家:谈不上!

2018-07-25 15:23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原创

分享至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的同时,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同一天,央行宣布开展高达5020亿元的一年期MLF操作,利率维持3.3%不变。这些代表了货币政策的转向吗?

  市场率先有了反应,7月24日,沪指全天持续走高,放量站上2900点。基建类个股集体大爆发。水泥、钢铁、建筑装饰、中字头股票等基建类板块纷纷大涨,水泥板块成为强势的领涨板块。

  近日的政策信号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真的转向全面宽松了?

  谈不上全面宽松

  没有条件出现大水漫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表示,这次出台的政策很有针对性,谈不上全面宽松。

  连平表示,这次政策总体来说是一个微调,谈不上全面宽松。一方面是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适当加码,但总的来说还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方面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要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在信贷保持平稳增长之外,其他的社会融资规模也应该适度增长;第二,要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不过,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宽松了,资金怎么能更有效地流入到实体经济中间去,这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这次出台的政策很有针对性,也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个度。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当前没有条件出现“大水漫灌”。

  管清友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宏观政策从对冲微调到纠偏缓释。政策面正式变化,为何没有条件也没有意愿再度出现流动性过剩以及利率大幅下降式的“大水漫灌”?一是宏观杠杆虽稳仍高,去杠杆稳杠杆仍须坚持;二是影子银行大幅收缩,再度膨胀受到监管制约;三是微观主体周期钝化,风控意识普遍增强。总体来说,若外部环境无大增量恶化,此次政策调整,对资产价格正向作用,对汇率负向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财税专家张连起说,此次会议释放出下一步宏观政策发力的积极信号,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减税、投资上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则会保持合理充裕,从而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利好股市债市

  下半年市场会更活跃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表示,此次政策定调将会带来三个方面显著变化。第一,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触底反弹,因为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未来直接受益者就是基建相关板块;第二,预计今年三季度可能会再次降准,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第三,在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连平告诉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债券市场下半年将有所改观,会比较活跃。因为一方面流动性改善了,另一方面央行出台了一些针对性措施,比如用MLF给金融机构融资,对金融机构投资债券给予鼓励,尤其是一些低信用级别的债券。

  另外,股票市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起来,市场信心增强,对于融资来说是一种支持。除此之外,其他各种类型的社会融资都会有一定的改善,达到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的效果。

  上海新兰德证券咨询公司首席投资顾问付少琪接受中国财富网(微信号:cfbondcom)采访时表示,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对股市和债市都是积极的利好,未来股市债市走好的概率非常大。

  机构观点

  申万宏源: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组合,也需要财政宽松予以配合。上半年财政支出偏慢,下半年积极财政仍有空间,预计基建将有所改善,部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海通证券:此次稳投资与之前有很大区别。综合来看,目前政策出现微调,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松,积极财政更加积极,有助于缓解下半年经济下滑的担忧。

  招商宏观:根据本次国常会的最新政策动向,预计下半年投资需求将有所改善,一方面新动能占主导地位的制造业投资在企业进一步减负后增速将继续回升,另一方面基建投资剧烈下滑的局面将结束,基建投资需求将边际改善,民间投资的贡献将进一步提高,配合消费的“压舱石”作用。

  华泰证券:下半年的关键点在于通过相关政策刺激扩大内需,将经济增速控制在合理区间,避免产生系统性风险。会议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未来将受益基建相关行业,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触底反弹。

  国信证券:预计未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有望更为积极。板块上我们建议积极关注金融、地产、建筑等此前因外部融资需求大而受压制较多的超跌板块,以及钢铁、煤炭等周期性板块。

  中信证券:前期信用风险对股市的压制随着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得到一定缓释,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过程中需要基建或房地产等领域承接信用扩张,建筑、钢铁等周期行业受益最为领先和明显,螺纹钢等黑色大宗商品上涨动能较为充沛。

  广发证券:先前金融货币政策已转向宽松,包括央行定向降准、证监会化解股权质押风向、改善资金供求关系,一行两会发布节奏缓和的资管新规配套细则。积极财政政策是临门最后一脚,在重要会议前财政与金融形成统一合力,优先配置财政政策潜在发力方向的基建产业链,此外,性价比较高的银行、煤炭、机械等行业也会迎来估值向上修复的机会。

责任编辑:王燕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