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多家公司去年业绩下滑 公募整体获利能力遭遇考验

2019-03-28 09:15 来源 :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黄淑慧

分享至

随着年报的陆续披露,上市公司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2018年经营情况逐步浮出水面。截至3月27日,目前公布的16家基金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基金公司利润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实现了逆势增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基金管理费的下行趋势初露端倪,与此同时各项成本继续高企,未来行业的获利能力仍将经受考验。

仅少数公司逆势增长

窥一斑而见全豹。虽然目前仅能获取十余家基金公司财务数据,但从中可以发现,因为2018年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基金公司的经营整体遭遇波折,仅少数公司保持逆势增长态势。比较典型的是浦银安盛基金。浦发银行年报显示,其持股51%的浦银安盛基金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3.61%;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19.92%。招商基金的净利润涨幅也比较突出。招商银行年报显示,旗下招商基金2018年实现净利润8.94亿元,较2017年增长11.33%。

业内人士分析,2018年债强股弱,而银行系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的基金规模相对可观,成为推动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浦银安盛和招商基金2018年的债基规模都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浦银安盛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249亿元,其中债券基金规模接近480亿元,而2017年末其债基规模只有291亿元。招商基金的情况也类似,2018年末公司管理的债券基金份额达到1129亿元,同比增幅约66%。

其他如华安基金、金鹰基金等公司虽然净利润呈现微幅增长,但是营业收入均出现下滑。

除了上述几家净利润实现增长的公司以外,整体而言,在2018年的市场环境中,大多数基金公司的营收或净利润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态势。即便是头部公司,经营业绩也显现一定的压力。比如,易方达基金实现营业收入53.04亿元,同比增长14.26%;不过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减少2.66%。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37.33亿元,同比下降4.6%;净利润11.40亿元,同比下降16.63%。

中小公司生存更艰难

在不够理想的市场环境下,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境地更为尴尬,净利润下滑趋势更为明显。

中信建投基金2018年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70%。中信建投证券在年报中表示,2018年通过顺应市场形势,中信建投基金主动调整压缩管理规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截至2018年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943.81亿元,较2017年末下降31.47%,其中公募基金为142.64亿元,专户产品为801.17亿元。2018年中信建投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净利润2588.36万元,较2017年分别下降39.61%和71.06%。

其他诸多中小基金公司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国元证券公布的年报显示,持股41%的长盛基金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同比下降37.05%;净利润8052.54万元,同比下降47.72%。华安证券年报显示,其持股49%的华富基金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54亿元,比2017年同期下降10.31%;净利润5100万元,同比下滑27.05%。

一些基金公司依旧挣扎在微利甚至亏损的泥淖中。锦龙股份年报显示,其参股的益民基金2018年营业收入为6124.39万元,净利润为216.82万元。浙商基金更是由盈利转为亏损。截至2018年末,浙商证券持股25%的浙商基金实现营业收入9315.22万元,较2017年下降43.27%;净利润从2017年的盈利978.35万元变成2018年的亏损2184.75万元。

整体盈利能力遭遇挑战

公募基金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自于基金管理费,而其成本的重要构成之一为支付给销售渠道的客户维护费即尾随佣金。近年来,尾随佣金比例居高不下,而办公租金、人员薪酬、技术维护等成本也呈现走高趋势。从已经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尽管不少基金公司仍能维持20%-30%的净利润率,但大多数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率均低于2017年,尤其是一些资产管理规模较小的中小基金公司,由于无法释放出规模效应,仍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募基金行业乃至大资管行业参与者的增多,竞争激烈程度近年来也是与日俱增,加之低成本投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持有人对于投资成本的关注程度提升,基金公司管理费的趋势性下行也已经初露端倪。2018年以来,多个类型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都随着新发基金的诞生而创出了新低。存量基金降费的浪潮同样此起彼伏,召开持有人大会调整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并修改基金合同的公告层出不穷,这使得未来行业营业收入的下滑成为趋势。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分析表示,管理费下行是大势所趋,而行业利润又遭到成本提升的侵蚀,下一阶段公募基金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将面临较大挑战。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杀伤力可能更大。

面对这样的局面,一些基金公司也透露,将推进业务结构优化、投研体系完善、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积极降本增效。

责任编辑:吴芃
相关推荐
  • 紧盯上市公司业绩变化 基金加大基本面研究

    紧盯上市公司业绩变化 基金加大基本面研究

    种种迹象显示,多空双方在3100点的争夺更加激烈,市场对后市走势分歧逐步加大。对此,有基金人士表示,今年市场回暖速度远超投资者预期,波动加大属于正常现象,后续会更加注重把握以公司业绩为主线的投资脉络,成长股仍是优选项。
    2019-03-21 08:20
  • 新基金公司“券商交易模式”常规化 公募隐忧待解

    新基金公司“券商交易模式”常规化 公募隐忧待解

      2019年2月初,监管部门下发的《关于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转换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称,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转换相关工作已由试点转入常规。一时间,券商经纪业务部门积极接触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各...
    2019-02-20 08:08
  • 借并购基金渠道 “PE+上市公司”模式再升温

    借并购基金渠道 “PE+上市公司”模式再升温

    2019年年初,借助合作设立并购基金渠道,“PE+上市公司”模式再度升温。业内人士认为,对PE机构而言,牵手上市公司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提前锁定了退出渠道;对上市公司而言,现阶段也的确存在突出的并购需求。不过,从过去经验看,部分并购基...
    2019-01-24 07:53
  • 广东三家上市公司斥资3.3亿参投创投基金

    广东三家上市公司斥资3.3亿参投创投基金

    ​1月18日,佳都科技(600728)、香雪制药(300147)和金发科技(600143)接连公告宣布,将共同参投一家创投基金,合计出资达到3.3亿元,该基金将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健康、智能制造、消费升级等战略新兴产业,同时,金发科技和香雪...
    2019-01-19 10:39
  • 这个私募终于被批捕 曾骗上市公司5亿惊动股市

    这个私募终于被批捕 曾骗上市公司5亿惊动股市

    去年底,国民技术的一则公告惊暴了资本市场:5亿元投资款被私募前海旗隆骗走了,同时前海旗隆的负责人已经跑路! 随后这一年多时间里,国民技术经历了股价腰斩、涉及13亿元收购企业业绩不达标、出现商誉风险等情况,可谓命途多舛。终...
    2018-12-31 11:00
  • 基石资本张维:纾困六类股权要慎之又慎

    基石资本张维:纾困六类股权要慎之又慎

    各地政府组织的纾困基金仍在忙于解救股权质押风险凸显的上市公司,但是成效如何?如今不乏一些地方国资触及纾困“雷区”,到底应该怎么救?救什么?纾困的困惑叠生。12月14日,由中国最早的创投机构基石资本主办的“宏观经济与救市之道”...
    2018-12-15 14:55
  • 上海设立百亿规模上市公司纾困基金

    上海设立百亿规模上市公司纾困基金

    日前,上海以市属国资平台国盛集团为主,联合相关市属国企,发起设立100亿规模上市公司纾困基金。
    2018-11-15 13:50
  • 基金并购火线“驰援” “PE+上市公司”再趋活跃

    基金并购火线“驰援” “PE+上市公司”再趋活跃

    近期A股市场并购重组政策暖风劲吹,尤其是鼓励股权私募基金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出台以来,已产生多例以基金并购的形式“驰援”上市公司的案例,以“上市公司+PE”模式共同设立并购基金的情况亦不在少数。在并购重组市场重回...
    2018-11-08 07:49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