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化能源(600273)8月26日晚间公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8%;实现每股收益0.4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9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8.17%,现金流大幅改善。有业内人士表示,嘉化能源业绩提升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和新项目投产,磺化医药和脂肪醇(酸)系列产品附加值提升,传统业务保持盈利稳定,体现出较强的抗周期性特征。
磺化医药扛起盈利增长大梁
根据半年报,2019年1-6月磺化医药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在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0.2%的基础上再增长87.87%,增速迅猛。磺化医药产业是公司多年来坚持走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近三年实现了快速发展,年收入从2017年的3亿多元、2018年的5亿多元到2019年上半年已突破4亿元。目前,公司自主创新的连续磺化技术优势逐步明显,在新产品BA连续化技术逐步成熟后,磺化医药产业迎来了爆发期。
据了解,嘉化能源是当前业内唯一采用液体三氧化硫连续磺化管道反应技术的企业,相较于国内主流的传统间歇工艺生产,这一工艺从源头降低了三废排放,帮助企业在当前环保高压态势下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随着下游需求的扩张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磺化医药BA新产品以及3.8 万吨TA项目的投产,磺化医药产业高附加值衍生产品的比重日益增加,大幅度提升了产业链的附加值,使得磺化医药产业整体效益比去年同期明显提升,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
脂肪醇深加工项目投产带来盈利大幅提升
公司以天然棕榈仁油为原料所生产的天然脂肪醇(酸)是制备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增塑剂及其他多种精细化学用品的重要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日化、纺织、造纸、食品、医药、皮革等领域。据董秘介绍,嘉化能源拥有国内单套脂肪醇产能最大的装置,脂肪醇生产所需的蒸汽和氢气(氯碱装置副产)等通过公司自身产业配套管输降低生产成本;脂肪醇(酸)产品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公司区位优势明显,物流成本较区域外企业有竞争优势;年产16万吨多品种脂肪醇(酸)项目的逐步投产,丰富了产品品种,优化了产品结构,提升了脂肪(醇)酸系列产品的效益。
据悉,2019年上半年天然棕榈仁油价格大幅下跌,公司因脂肪醇终端产品品种丰富,具有较好的市场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此外,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了综合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脂肪醇(酸)系列产品成本同比下降26.58%,销售量同比增长16.09%。
循环产业构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嘉化能源依托以热电联产为核心,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园区内的公共管廊、集中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对所有化工企业进行相连,形成一个生态循环圈。比如,提供蒸汽、液体三氧化硫和烧碱给巴斯夫,提供蒸汽、烧碱、硫酸、氢气给合盛硅业,提供蒸汽、脱盐水和脂肪醇给三江化工,然后这些企业将冷凝水回转给嘉化能源,这些冷凝水温度都有60到70℃,比直接加工冷水更有效率。对内给企业氯碱装置、硫酸装置、脂肪醇(酸)装置和磺化医药装置供应蒸汽和电力,同时氯碱和硫酸生产的副产品供磺化医药和脂肪醇(酸)装置使用。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使嘉化能源的各单项产品都能通过配套优势增强各自的市场竞争力,又能通过产品的聚合效应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综合实力。报告期内,公司蒸汽、烧碱、硫酸等传统业务保持稳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体现出循环经济低成本带来的抗周期性特征。
氢能一体化布局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公司专业人士介绍,副产氢气通过液化装置进行液化,制成商用液氢,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而嘉化能源在液氢的制备上具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一方面,公司拥有热电联产装置,在用电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同时,园区内企业三江化工具有空分装置富余的液氮资源,在液氮进入液化装置交换冷量完后产生的气氮,可通过化工园区内气氮管网以商品形式再次销售给化工园区内的其他用氮企业,形成有效循环。
根据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已与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和三江化工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公司副产氢气优势和园区内低成本工业液氮,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氢气的制备、运输,今年7月公司还与浙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建立国内第一座商用液氢装置,项目计划规模为每小时1立方液氢,约合每天1.5吨,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工。为了更好推动长三角区域氢能基础设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公司还通过与其他行业巨头合作,利用园区工业副产氢气进行提纯、液化,将构建一个能耗低、成本低、供应规模大的强大氢能源循环系统,具备副产氢气、液氢、加氢站,加快在氢能源领域的完整布局。(叶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