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见 >  正文

何建吾:大数据打造智慧海淀 城市大脑助力智能化城市治理

2018-09-16 14:14 来源 : 中国财富网        原创

分享至

中国财富网讯(巴尼)依托逐步成熟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老百姓对于城市便捷生活的美好期待正一步步成为现实,而这,正是智慧城市建设要达成的目标。

日前,海淀区经济和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何建吾向中国财富网介绍海淀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愿景规划时表示,海淀区自2012年启动智慧海淀建设,先后出台《智慧海淀发展纲要》、《智慧海淀顶层设计》、《智慧海淀建设工作方案》、《海淀区智慧海淀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海淀区智慧海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智慧海淀“十三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智慧城市发展指数位列北京各区之首,形成了智慧海淀建设管理体系,明确了智慧海淀建设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建设目标,搭建了智慧海淀项目管理系统,对智慧海淀建设过程实现了科学、规范管理。

近年来,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过程中,海淀区摸索出了一条持续推进改革先行先试、强化创新制度和政策供给的新型发展道路,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

何建吾介绍称,在提升群众对政府服务体验,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方面,海淀区积累了不少经验,并率先建成全国第一家区级政务云平台、率先建成北京市区级政务光缆专网、率先基本实现海淀区域内服务区域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并以区政务云平台为基础,打通各个相关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让政务管理服务变得畅通,为实现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海淀区“智慧海淀”建设还紧紧围绕医疗、教育、环境等民生热点,以此更好地提升信息惠民水平。何建吾特别举例提到海淀区在积极发展智慧医疗、开展智慧卫生建设方面的经验,实现了部分医院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医疗影像和检验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以及医联体之间的医疗协同,实现部分医院之间各类检查、检验信息共享、预约挂号、双向转诊、数据互通等服务,方便辖区内百姓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在教育领域,海淀通过智慧教育光缆专网和视讯平台建设;保障新改扩建校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薄弱校的信息化投入,支持具有试点意义的探索类信息化项目等一系列措施,让尽可能多的学校和学生享受到海淀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智慧社区应用不断深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等方面,也有许多成就。

而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化服务方面,何建吾介绍称海淀区也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和聚集效应。建成“中关村核心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找空间--找政策--找资金--找资源--提升信用--推广品牌”的企业服务链条,汇集了包括办公空间服务、政策检索服务、信用评级服务、企业融资服务等10大类服务功能,聚合了50多家优质服务商和300余项优质服务产品。

谈到“智慧海淀”的建设规划,何建吾表示,到2020年,海淀区要基本建成“1+1+1+1+1+N”的“城市大脑”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

从规划而言,2018年梳理“城市大脑”关键指标体系,搭建“城市大脑”沙盘,编制“城市大脑”顶层设计,启动“城市大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2019年扩大创新应用,实现核心区域传感器全覆盖,初步建立城市感知网络;2020年基本建成“城市大脑”,形成比较完善的感知、互联、分析、响应、应用五大系统,初步实现智能化城市治理体系。

海淀区城市大脑总体架构图

何建吾进一步介绍称,具体而言,一张统一的感知网络。基于各类传感器、NB-IoT、4G/5G和光纤通信等,构建全区统一的感知网络,实现城市事件全感知。

一个统一的三维治理地图和城市孪生体。构建一张覆盖地下空间管网、地上所有建筑物、道路、市政设施等的三维高清地图,形成与现实世界一致的三维立体空间框架,进一步建设智慧海淀数字孪生体,进行城市计算、模拟、仿真,实现基于统一时空基准下的城市管理、分析、决策和指挥调度。

一个综合的城市大数据共享平台。对城市大数据进行归集、存储、处理、管理和共享,实现政务、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数据共享。

一个统一开放的“城市大脑”分析平台。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城市大数据进行准确、实时处理,实施综合智能化分析,实现智能预警、决策、指挥、服务。

一个“城市大脑”可视化指挥平台。对态势感知、数据分析、问题决策、流程指挥、执行落实等进行可视化处理,同时借助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语音和视频分析技术,实现可视化指挥。

N个创新应用。一是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和快速反应,打造更安全的城市。建设水、电、气、热等管线井盖、桥梁及其它市政设施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实时智能监测和预警分析,提升桥梁道路安全性,打造安全的城市生命线;建设动态人脸识别系统,利用人群分析和边缘计算技术,对大规模人群聚集态势进行监测,实现特定区域人群聚集的快速感知和高效处置,有效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精细化城市服务,打造更宜居的城市。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实现对交通组织、交通工程、交通控制、慢行交通、停车、通勤车、货运车和行人等智能分析和管理,针对性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采用先进的光谱传感器技术,实现食品安全的快速准确监测、突发事件管理和溯源,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三是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更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建设楼宇经济发展监测分析平台,实现对楼宇经济的精准监测和服务,深化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更好地实现“腾笼换鸟”;建设智能人口监测分析平台,实时监测全区人口发展变化,对人口变化引起的环保、就业、治安等进行深度智能分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责任编辑:郝梦圆
相关推荐
  •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数据和信息资源尤为关键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数据和信息资源尤为关键

    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智慧城市?近日,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办的2018“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峰会”上,专家学者们认为,要将绿色和智慧考虑进城市发展,数据和信息资源尤为关键。
    2018-09-09 13:21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