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新华书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8-01 15:26
新华出版社


编者按: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深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新华出版社特别策划推出本专题书单。这些书籍从不同角度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既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示,也有对英雄壮举的深情讴歌;既有对历史教训的理性反思,也有对和平发展的真诚呼唤。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战争的苦难与和平的珍贵,汲取历史智慧,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不可忘却,和平需要捍卫!

01《铭记中前行:抗战英烈事迹选》


作者:本书编写组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书从新华社公开播发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中精选讲述抗战英烈感人事迹和故土重访的文章,并配以人物图片、经典语录,汇集成册,力求全面、生动、多角度地展现英烈生平和事迹,借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英烈故事,重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艰难岁月。全书内容权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参考读物,帮助读者深刻感受爱国精神和崇高信仰的感召和激励,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2《本色:秦基伟战争日记》(上、下)




作者:秦基伟

这部战争日记真实地记录了秦基伟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再现了革命前辈的伟大业绩和崇高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部战争日记的出版,对于党史、军史、中国革命斗争史的挖掘、补充,启迪教育后人,都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群星璀璨的老一代开国将领中,能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对其斗争经历留下如此丰富翔实、长期连续自主记录与深入思考的成果实不多见,因而其特殊的史料价值也更显珍贵。

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书也希望借由老一代开国将领的宝贵战争记录,重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艰难岁月,致敬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03《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即将出版)




作者:[苏]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徐若阳、孟通 编译

本书是苏联元帅朱可夫的个人传记,平实客观展现了朱可夫的一生。朱可夫元帅的一生,基本是在军事领域度过的,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岁月流逝,朱可夫与曾经的那场战争已经离现在越来越远,但学习战争的历史经验,了解和研究战争中的成功与失败者,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多余的。书中展示了战争方式方法的主要发展趋势、武装斗争的进程和基本阶段、军事和政治干部战役和战术素养的提高经过,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教育材料,教导人们积极、主动地保卫祖国,号召人们为祖国的自由和繁荣建立爱国主义功勋。

04《库尔斯克1943:坦克大决战》(即将出版)




作者:[英] M·K 巴比尔

杨志斌 张国良 译

本书是一部详尽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最大战役的著作。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展开殊死搏斗,投入兵力达400万,火炮6.9万门,坦克1.3万辆,飞机1.2万架。苏军损失惨重,但也重创德军,使其失去战略主动权。书中收录大量珍贵战地照片,详尽形势图展示兵力配置,生动还原这场战争狂徒希特勒的“滑铁卢”。这场战役不仅粉碎德军战略攻势,还为苏军后续反攻奠定基础,彰显苏联红军的英勇无畏与卓越指挥才能,极大增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信心。

05《“巴巴罗萨”行动:震惊世界的7天》(即将出版)



作者:[英] 威尔·富勒


张国良 译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激烈的冲突,也是所有历史学家、研究者、军事爱好者绝对不想错过的战役史。

本书借助来自交战双方的第一手素材和资料、大量珍贵的照片、详尽的史实以及经过特别授权发表的示意图,对于持续4年之久的东线战争前7日的战况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并作出了权威性的总结。

06《“巴巴罗萨”作战行动中的坦克:东线苏德装甲对决》(即将出版)




作者:[俄] 鲍里斯·卡瓦列尔奇克、[英] 斯图尔特·布里顿

张一鸣、徐玉辉 译

本书对德军入侵苏联期间的坦克及其装甲战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德国入侵苏联时,红军的坦克数量是德军的4倍,然而红军的坦克部队很大程度上被消灭。这场胜利是如何取得的,苏联的坦克真的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设计得好吗?作者利用来自俄罗斯档案馆的技术和作战文件,其中许多文件直到最近才解密,比较了坦克的优缺点以及对立军队使用坦克的不同方式。

07《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的神话和历史》(即将出版)



作者:[英] 本·惠特利


赵玮 译

现代欧洲历史学家本·惠特利通过大量文件的计算对比,向我们展示了德军战时是如何记录和保持装甲部队战斗力的。依据从未公开的战场档案文件、战地照片、现代卫星地图为我们还原了战场原貌,并且得出了新结论——与之前的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场中德军损失惨重的结论完全相反!本书破除了多年来形成的许多神话,对这次著名战役提供了全新的分析。

08《反败为胜:印缅战场对日决战 1942—1945》




作者:[英]威廉•斯利姆

蒋经飞 译

《伦敦标准晚报》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优秀将领的著作。”第一版一经上市,便引起轰动,几天后,销售20000册。

这部回忆录中文版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二战史研究方面英军史料的重大空白,对于了解中缅印战区全貌,客观公正评价中、美、英三国军队的历史贡献有着重要价值。

09《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争夺战》(上、下)




作者:[澳]切斯特•威尔莫特 著

钮先钟 译

本书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史备受推崇的著作。这部耗费了作者6年时间的经典之作,详细记录了从英军敦刻尔克大撤退到诺曼底登陆发起反攻,再到盟军解放欧洲的全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试图解释是什么导致了欧洲均势的破坏而使英国发动战争,为什么希特勒让英国人在敦刻尔克逃亡,为什么希特勒决定入侵苏联,为什么斯大林在雅尔塔赢得了“他最伟大的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本书作者坚持认为,战后欧洲的格局是在战争期间决定的;他通过研究战时外交和战略以及政治家和将军的个性对战时政策的影响来观察事件。本书将政治、经济、战略分析与战斗经过巧妙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盟军在欧洲战场反败为胜的全景图。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会战:德国人的见解》




作者:[德]汉斯-阿道夫•雅各布森

钮先钟 译

本书是由联邦德国军事研究协会组织编写的二战官方战史,代表了战后德国官方见解与学界水准。书中介绍了10场决定二战德国战争方向的关键战役。隆美尔元帅的参谋长斯派达尔将军为书作序。该书以德国史料为主,同时也使用了一些英美和苏联的资料,是一本德国人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和教训的经典之作,代表了德国视角,弥补了英美与苏联主导的二战战史的不足。

11《牛津二战史》




作者:[英] 理查德·奥弗里 著

戴帼君、孙文竹 译

本书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学术汇编作品,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学教授理查德·奥弗里担任主编,邀请了二战研究领域顶尖的历史学家,从战争的不同侧面切入,以主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学术阐述,充分反映了关于二战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全书史料丰富,体例严谨,学术性强,既适合专业研究者研究参考,也适合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12《真相:裕仁天皇与现代日本的形成》




作者:[美] 赫伯特·比克斯

孙盛萍、王丽萍 译

本书聚焦于日本这位不同寻常的政治领袖的性格、行为和思考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读20世纪的日本社会和政治。全书关注的中心在于昭和天皇是如何在近臣的帮助下为自己开创了一方政治空间,并从此(在这片空间里)逐渐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决策过程中行使了领导者的权力。作者明确指出,裕仁对日本侵华战争以及日军暴行负有直接责任,他在制定日本战争战略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并指挥了对中国的所有军事行动。

13《日本1941:导向深渊的决策》



作者:[日] 堀田江理(Eri Hotta)


马文博 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本书聚焦从1941年4月至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的八个月而非事件本身,从日本国内视角审视了整个计划的决策过程,集中关注其中的历史细节。本书具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文笔精炼生动,为二战研究提供了宝贵参照。

除了对历史事件的直接关注,作者还着重探讨了日本与中国、日本与西方的关系,本书必将重构我们对太平洋战场的认识。

14《日本陆军兴亡史:1853-1945》




[美] 爱德华·德瑞

顾全 译

本书是一部全面描述近现代日本陆军发展历史的书籍。它追溯了日本陆军的起源、发展,作为实现日本的地区和全球野心的机器的影响力,以及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如何充当日本国家军事化的催化剂。

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作者解释了饱含着武士道精神的日本战争风格是如何塑造了军队、限定了其选择空间、影响了其具体决策,以及如何使其成为征服大半个亚洲的组织的。作者同时也解释了这支军队是如何随着日本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思想和信念,进而,这支军队又对塑造日本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和战略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提出,如果一支军队将自身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那它就注定难逃失败的命运。


责任编辑:张丹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