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
□ 今年上半年,沪深北交易所累计受理177家企业的IPO申请,受理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 其中,深市32家(主板11家,创业板21家),沪市30家(主板9家,科创板21家),北交所115家
□ 按发行日统计,上半年IPO项目数量总计48家
港股市场
□ 上半年港交所44只新股合计募资额超千亿港元,成为全球IPO融资额排名第一的交易所
□ 港股一二级市场上半年股权融资总额2501.29亿港元,同比大增318.15%
□ 近230家港股公司上半年出手回购,同比增幅明显。互联网科技、金融蓝筹等板块公司表现亮眼,消费板块回购队伍不断扩容
今年上半年,沪深北交易所累计受理177家企业的IPO申请,受理数量已超去年全年。其中,深市32家(主板11家,创业板21家),沪市30家(主板9家,科创板21家),北交所115家。6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新受理上市申请150单,占上半年受理总家数的84.7%。
37家保荐机构承担了这177家企业的保荐业务,其中,国泰海通以26家保荐量位居榜首,国联民生以“黑马”之姿杀入五强。老牌劲旅与合并后新势力的博弈,正重塑IPO保荐市场格局。
展望下半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更多优质企业进入上市审核通道,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未盈利企业集中“报考”IPO
卡着半年度财报的节点,多家公司赶在6月30日之前申报IPO。仅6月30日当天,沪深交易所就合计受理9家公司IPO。同日,北交所受理32家公司上市申请。
在新一轮科创板改革的引导下,不少优质的未盈利科技创新企业重现科创板“考场”,并选择科创板所设置的多元化上市标准。进一步查看股东榜,这些科技创新企业背后集聚了众多重量级的股东,不乏明星创投、私募基金、国有股东等。
如国产GPU“独角兽”摩尔线程,公司选择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摩尔线程的股东榜可谓星光熠熠,不仅有国盛资本、红杉资本、中移基金、腾讯创业投资等明星机构,还有深创投、潍坊基金、建银资本等国有股东。
又如号称“国内GPU龙头”的沐曦股份,公司选择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沐曦股份获葛卫东旗下混沌投资、红杉资本等“明星资本”押注。公司前十大股东中,葛卫东直接持股3.98%,由其控制的混沌投资持股3.50%;红杉瀚辰持股3.47%;国有股东国调基金持有公司1.96%股份。
国泰海通登顶保荐机构IPO受理榜
在2025年上半年A股保荐机构IPO受理数量排名中,完成合并的国泰海通以26家保荐量超越中信证券(22家),位居榜首。中信建投以14家排名第三,中金公司以10家位列第四,而国联民生与华泰联合并列第五,各有9家保荐量,成为本次排名中的一匹黑马。这6家券商保荐量合计占比超50%。
从IPO发行来看,2025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在稳健中释放活力。数据显示,按发行日统计,上半年IPO项目数量总计4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家;融资规模达380.02亿元,同比增长25.53%。
在承销金额竞争中,中信建投以84.31亿元拔得头筹;国泰海通以 47.97 亿元紧随其后;华泰证券以 31.86 亿元跻身前三。承销数量维度,国泰海通以 7家位居榜首;中信证券以 6 家位列第二;申万宏源以 5家跻身第三。
分板块来看,在科创板领域,国泰海通以26.37亿元的承销金额独占鳌头,在硬科技企业保荐上持续巩固领先地位;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以17.16亿元、8.96亿元分列二、三位,凭借其丰富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助力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在创业板赛道,国泰海通以21.60亿元再次夺魁,申万宏源以16.08亿元紧随其后,国联民生以 14.02亿元跃居第三。在北交所市场,华泰证券以11.69亿元的承销金额领跑,深度挖掘专精特新企业价值;申万宏源和东兴证券以2.72亿元和2.30亿元分列二、三位,在服务中小企业上市方面持续深耕。
下半年A股IPO市场有望保持活跃
展望下半年,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以及北交所制度的不断完善,A股IPO市场有望保持活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称,下半年A股IPO市场将延续“量稳质升”趋势,主要基于三大判断:第一,注册制改革深化将释放更多制度红利;第二,企业受理进入审核密集期,带动市场活跃度;第三,随着“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对接资本市场,北交所全年受理量有望显著增加。
国泰海通证券分析师刘欣琦称,边际上看,A股股权融资节奏边际上有所改善。随着融资端改革不断落地,预计服务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并购重组服务能力有望成为投行业务重要方向。